沿海丘陵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
——以青岛市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为例
2017-09-03袁东
袁东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沿海丘陵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
——以青岛市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为例
袁东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青岛市八大关景区是我国典型的丘陵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中极具代表性的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系统是在丘陵地形上进行组织和形成的,与周边建筑、区位环境相呼应,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通过分析该支路公共绿地的景观特征与规划策略,起到对所属区域乃至广大丘陵城市的公共绿地系统规划起到范式解析的作用。
八大关;公共绿地;武胜关支路绿化;景观特征
八大关片区公共绿地系统对基于丘陵地形的青岛市的景观美化起到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效益作用。其点状和面状的绿地规划方式对丘陵城市的公共绿地系统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该区域内极具代表性的武胜关指路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平面、剖面与景观特点的研究,分析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对周边街道与城市的作用。总结并指导沿海丘陵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景观特征与规划策略。
1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1.1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周边道路位置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取区于八大关地区西北方向,北靠城市主干道香港西路,地块东西两侧均为辅助道路,东侧为武胜关支路,路宽6m,道路东侧临街私人住宅,隐私性相对较强,人流量小;西侧为韶关路,路宽6m,道路西侧毗邻建筑为文泰商学院,公共性较强,人流量相对较大。该区域的公共绿地南端建有八大关园区内公共厕所,向南依次是青岛中山书画院以及私人住宅,直抵南侧武胜关路。整块绿地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向起伏不大,趋于平整且东西向道路设计与海岸线大体平行,使南北向道路,视线通达。该绿地规划中心以东西向道路为主线,南北向道路相连接,能够使本身地块更加规整的同时,更好地与八大关区域系统的其余地块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合理规划的整体。
图1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平面图(1∶1200)
1.2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平面及剖面
根据实地调研绘制武胜关支路绿地的平面图(图1),该绿地位于八大关别墅区内武胜关支路与韶关路之间夹有的区域,地块成平行四边形,东西长85m,南北跨度135m,长宽比7:4,南高北低,呈现自然式构图,主入口位于地块北侧靠香港西路路段处,近期由于青岛地铁的修建,主入口与地铁出入口相结合,形成了东西长12m,南北宽8.5m的主入口小广场。绿地东西两侧相邻街道以点状自由式的布置着7处辅助入口。东侧武胜关支路由于地铁口的加建,且人流量较小,只形成了南、北两个辅助口;西侧韶关路由于公共性较强、人流量相对较大,又因为该绿地南端的公共厕所的出入口开向该道路,故该侧辅助入口达到5个,且在韶关路与香港西路交叉口方向形成次要入口广场。绿地以主入口广场内的树冠直径达16.2m的雪松为中心,围绕其形成一个中心景观节点,作为一个人流集散点,将园内各条支路串联起来,内路以曲线形式相连接;内部花草灌木贴近内路形成丛种植物,乔木、灌木、草坪各类植物合理配置,林际线自然流畅。形成的综合性公共绿地不仅有遮荫的绿化、休闲功能,且高矮不一的乔木和形态上起过渡性作用的的灌木,枝叶错落,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根据实地调研,绘制武胜关支路绿地的剖面图(图2),该公共绿地的东西向道路的设计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所以其整体地块东西向较为平整,高差起伏比较小;南北向起伏较大,整体走势呈北低南高。整体地势呼应主要景观——大海,使采景视线通达,空气流通。
图2 香港西路间绿地剖面图1∶600
1.3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景观特点
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规划以三力作用为基础,向心力、线性力以及不确定力,各种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城市绿地系统景观规划结构和形态。参考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的平面图,该绿地是最为复杂的3种基本形态的合成,使其在城市的不断演变过程中,跟随城市的发展而转换不同的功能。而跟随青岛城市同步发展,也正是这一空间形态结构的特点,比如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多,青岛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武胜关绿地则应运而生演变成了地铁口,交通附属绿地。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因所属位置的情况特殊,既具有公共绿地,又具有交通绿地和风景区绿地的职能。作为八大关景区的一部分,以块状的布局的形态,分布其中。其特点是规模不大,且分散,自身难以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和改善城市艺术面貌的职能,需要与其它形式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共同发挥作用。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武胜关支路绿地景观形成的网络形态为:“一心、一环、发散式”。“一心”(图3):即以中间一棵老树为中心,形成了这片景观的绿心。“一环”(图3):是以古树周围的硬质铺地为基础,形成的一条可以环顾四周的环状景观区域。“发散状”:顾名思义,以整个绿地为中心发散出几条通往景观周边道路的小径。
图3 中心绿地发散区与重要节点
2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
2.1 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对相邻街道及建筑的作用
对于香港西路这条城市主干道而言,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内布置有中山公路站地铁出入口和绿地主入口广场,因此该绿地是街道空间重要的停顿节点,为中山公园站地铁口提供了缓冲空间,用小广场为行人提供停留活动,疏导街道人流对空间造成的水平向压力,为街道上的行人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休憩场所。韶关路绿地内布置有地铁电梯口和变压器箱和大面积的植物,主要作用是以通过丰富的观赏性绿化营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由于街旁绿地的宽度有限,很难在其中安排较多的户外活动设施,所以主要是以观赏性的植物绿化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来营造宜人的城市景观,通过4条宽度为3m的小路吸引行人进入绿地活动。地块周边临街建筑分别文泰商学院、中山书画院、私家别墅,在八大关区域内属于建筑相对密集的地区,该绿地有效降低了该区域建筑密度,提高了建筑的宜居性;该绿地为相邻街道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建筑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2.2 武胜关支路绿地对周边八大关区域及城市的作用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每一块街旁绿地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单元,都在整体的绿地系统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路线,人们正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武胜关支路绿地是由西向东所能看到的八大关景区空间的第一角,此处街旁绿地的设计昭示了八大关景观空间的开始,它同紫荆关路与香港西路交汇处的绿地共同界定出香港西路上八大关景区的边界空间;而绿地作为一种开放城市空间,使这片绿地同时也成为八大关景区在空间层次上的一个入口。与正对着的香港西路北侧的中山公园相协调,也起到了中山公园与八大关之间起承转合的作用,是中山公园景观空间与八大关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延续的节点。这种开放空间及形态与周边建筑、私人庭院形成对比与互补,正是这种开放与私人空间的交替变化才形成了景区空间独特的节奏与韵律。
3 结语
通过对武胜关支路公共绿地的具体了解,分析该绿地系统对周边街道、建筑以及对整个八大关片区与整个城市的作用,总结沿海丘陵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策略与手段。因地制宜的加以运用,真正地让公共绿地系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探讨沿海丘陵城市和公共绿地系统的规划,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1 郑培昕,鲁海,张树枫.青岛风景名胜[J].青岛出版社,2002
2张玉华.万国建筑博物馆——八大关[J].风景名胜.2001,4:48-51
3 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
4 吴子刚,朱钧珍等.杭州园林植物配置[J].城市建设,1981
5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