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地区鲟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
2017-09-03贺加龙巴楚县红海鲟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巴楚843899
■ 贺加龙 (巴楚县红海鲟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巴楚 843899)
新疆南疆地区鲟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
■ 贺加龙 (巴楚县红海鲟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巴楚 843899)
鲟鱼是一类名优水产品,是北方具有冷水资源地区养殖品种换代的理想品种。我国的鲟鱼养殖现已推广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陆省和直辖市。架设网箱养殖鲟鱼,是充分利用水库冷水资源,发展名优鱼类养殖的主要途径。南疆喀什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无霜期长、光热强,降水少,蒸发量大,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如何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有助于推动当地渔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是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渔民收入,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和全国渔业援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得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援助,开展了鲟鱼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结果予以总结,希望对南疆名优鱼类养殖有所帮助。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设施
试验在新疆巴楚县红海鲟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红海子水库旁试验大棚进行。大棚面积1,500m2,安装100个底部呈漏斗形的玻璃钢圆桶(直径2m,高1.0m,面积3.14m2)。每桶有单独的进排水和供氧系统,上口采用笛管式喷水,中心较低处为排水孔,安装有PVC管制作成的垂直溢排管,溢排管外用电钻钻出若干小孔,并用网目40目的筛网布包裹,防止鱼苗逃逸。配备5.5Kw罗茨风机1台增氧,另外配备应急发电机1台。
水源使用水库来自叶尔羌河的雪山融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指标符合《无公害渔业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水质标准,全年pH值在6.9~8.2之间,溶解氧6~8.1mg/L,水温8℃~13℃。
1.2 苗种来源
试验用鱼购自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十渡鲟鱼繁育基地通过杂交而成的子一代水花。母本为西伯利亚鲟,父本为史氏鲟。所购鱼苗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
1.3 苗种放养
1.3.1 放养前的准备
用高锰酸钾20g/m3~30g/m3浓度,浸泡桶4~5h,用清水多次冲洗后加注新水60㎝,水交换量保持在2~4L/min。每个玻璃钢桶放2个气泡石并开增氧机增氧。
1.3.2 水温平衡
放苗前先进行调温处理,在培育桶与鱼苗包装袋的水温温差不超过1℃时,缓慢将苗放入培育桶中。
1.3.3 放养量
每桶放养的鱼苗应规格大小均匀整齐,切勿将悬殊规格鱼苗放在一起饲养,避免因规格不一致导致争食、互残。水花放养量为5,000尾/桶,随着鱼苗的生长,要及时分池,根据在试验期通过不同的放养密度对照饲养,不同规格苗种的最佳放养密度见表1。
2 培育管理
根据鲟鱼苗种阶段的行为、摄食特点,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育管理措施,采用水花、夏花和鱼种三级培育。
2.1 水花培育
即鱼苗自受精卵孵化出后至开口摄食阶段。在南疆春季3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引进鲟鱼水花,仔鱼刚孵化出来10~15mm,游泳能力极差,只能垂直游动或随波逐流,靠吸收内源性营养为生,水温15℃~18℃时,4~7d卵黄囊被吸收殆尽,鱼苗体长达到15~20mm,鱼苗开始聚集“卧底”。当黑色色素栓完全排出体外后,鱼苗开始散开沿桶壁游动搜索食物,仔鱼培养阶段结束,应及时转入夏花培育。
此阶段关键培育技术,一是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除保持微流水培育外,每桶放置2个气泡石增氧;二是防止病害的发生,除了放苗前对培育容器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外,培育期间应每隔7~10d用消毒液进行水体消毒。
表1 不同规格鱼苗的放养密度
表2 鲟鱼苗全价配合饲料成分(%)
表3 不同规格鲟鱼苗的投饵率、饲料粒径及投喂次数
2.2 夏花培育
由鱼苗卵黄囊消失并开口摄食到体表开始显现五列骨板,相当于稚鱼期,体长25~40mm。此阶段是鲟鱼苗生命周期中最为敏感期,内源性营养完全消失,外源性营养如不及时跟上,则会造成鱼苗大量死亡。这一阶段除用微孔管圆圈增氧外,培育的关键是适时“开口”和转食。
2.2.1 适时“开口”
转入夏花培育后,应仔细观察鱼苗消化道中卵黄囊的大小,当观察卵黄物质已经消失,后肠道黑色素栓排出体外,鱼苗开始散开沿桶底边开始游动,并有搜索食物行为时,就开始诱食投饵。
开口饵料:由于生物饵料诱食性强、适口性好,一般前期开口饵料主要使用新鲜的活水蚯蚓,要求不含泥沙等杂物。
投喂方法:鱼苗开口初期,先将水蚯蚓充分清洗消毒,消毒用5%~10%食盐溶液浸泡5~10min,再用清水漂洗2遍。将消毒后切碎的水蚯蚓加适量水搅拌沿桶壁均匀泼洒,慢慢将鱼苗诱导到沿桶壁摄食的习惯,以利于今后苗种投喂培育。每隔2h投喂1次,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通常以鱼苗10~15min内吃完为适。适时开口的鱼苗摄食强度会逐渐增强,投喂量可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可以观察到肠道中摄食的红色水蚯蚓。投喂时停水15~20mim,但要保持充气增氧。投喂水蚯蚓2~3d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此为“转口”阶段。
2.2.2 “转口”驯化
即诱导鲟鱼苗由摄食生物饵料转化食性开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过渡的驯化过程。转口驯化好,下一阶段鱼种培育可以顺利进行,转口驯化不好,则会造成大批鱼苗死亡。
饲料质量:试验期间投喂的饲料为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鲟鱼专用配合饲料,符合《饲料和饲料管理添加剂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见表2。饲料颗粒大小应与鱼苗口径大小相适应,一般前期刚开始使用S0-S1-S2(开口料)号料,粒径在0.2~0.5mm。
转口方法:刚开始将清洗消毒切碎后的水蚯蚓中加入10%投饵量S0号颗粒料,投喂2d,再加到20%颗粒料,以此类推逐渐增加颗粒料的量,经过10~15d后,全部改喂颗粒料,此过程中,由前期的每天2h投喂1次改为3h投喂1次,投喂量随着鱼苗增长也逐渐增加,饲料以鱼苗20min吃完为准。视天气水温变化和鱼苗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投喂饲料量。经过此阶段的饲养,后期鱼苗已全部转口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体长达到5cm左右,鱼苗出现大小不均现象,这时开始分桶进入幼苗及苗种培育阶段。
3 鱼种培育
即从鱼体体表开始五列骨板形成到骨板达尾柄基部,外观上具备鲟鱼成鱼体型,体长达到40~80mm。此阶段的关键是科学喂食,促进鱼种健康快速生长。
3.1 饲料质量
鱼种培育阶段仍然采用全价鲟鱼专用配合饲料,但饲料的粒径应根据鱼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初期,饲料粒径3.5~5mm(S6至P1号料),后期根据鱼苗规格调整饲料粒径(P2~P5号料)。
3.2 投喂方法
鱼种经过“转口”驯化后已完全接受配合饲料,继续饲养的成活率很高,在养殖水温和饲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很快,抗病能力强,此时应根据天气变化、水温、鱼体大小及吃料情况不断调整投喂量,保证鱼苗吃足吃好。在饲喂过程中,应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每次投喂时,停水25~30min,以免饵料被水流冲走或积聚成团,利于鱼苗摄食,停水期间不间断充气供氧,以免缺氧“浮头”。随着鱼体重的增长,及时调整投饵量、饲料粒径和投喂次数,见表3。
4 日常管理
4.1 水流管理
鱼苗(仔鱼)阶段规格较小,保持水位40~50cm,水的流速要小,水流流量在5~10L/min;鱼种(稚鱼和幼鱼)对水流敏感,喜欢顶水,为避免鱼苗过渡顶水消耗能量,该阶段的供水以流量大、流速小为宜,一般要求水流速度为1~2cm/s,并保持水位70cm。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渐调整流速和流量,水的供应量应根据鱼苗放养密度、水温、天气来确定,要求每小时桶内水交换2~3次为宜。
4.2 水温管理
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有利于鱼苗培育成活率的提高,鲟鱼苗种早期阶段(仔鱼和稚鱼)适宜水温18℃~21℃,苗种晚期至成鱼培育阶段适宜水温20℃~23℃。当水温超过25℃时鲟鱼苗摄食减弱,水温到达26℃~27℃停止摄食,水温超过28℃~30℃时鲟鱼苗开始死亡。新疆南疆地区夏季高温,6~8月份水温可达到30℃。因此,南疆养殖鲟鱼主要解决是度夏问题。当水温超过24℃时,及时抽取井水与库水混合用于调温,使水温维持在20℃~23℃之间,保持鲟鱼的最佳生长水温。
4.3 水质管理
鲟鱼苗种培育阶段特别是随着鱼体逐渐增长,鱼苗摄食量变大,相对的投饵量增大,鱼的排泄物、残饵及污物较多,如不及时排走,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水质清新干净,及时清除残饵污物是苗种培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每天必须排污2次。排污方法:在鱼苗阶段,由于鱼苗弱小,排污通常采用虹吸方法进行,即用胶皮管充满池水后,一头对准桶底污物集中处,一头用手堵住,到低于池水水位以下时放开,此时污物便会顺着胶管排出桶外,在排污物时动作要轻,避免吸到鱼苗受伤。当鱼苗增长至10cm以上时,排污时可拔出桶中心排水管,使水旋转增大水流,将残饵及污物集中至排污口排出。
4.4 观察巡视
一是注意防逃,特别是水花和夏花阶段,容易自桶中心排水管逃苗或者溢桶。二是保持适宜水位和水流,防止笛式喷水管堵塞致长时间停水导致鱼苗死亡。三是每天半小时巡视一次观察鱼苗的活动、摄食和供水、增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每天测量水温,监测溶氧、氨氮的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五是每隔15d捕捞样本1次测体长、体重以调整投饲量并做记录。六是及时挑大小分桶,每隔 20~25d,鲟鱼苗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体长、体重大小不均现象,这时要及时挑出小苗,按表1中不同规格放养密度分桶放养,避免因规格不一致导致争食、互残。
4.5 鱼病防治
经过2年的鲟鱼养殖试验期,发现鲟鱼苗种发病期主要发生在水花进入夏花的敏感期,以及幼鱼体长80~120mm期间,而鱼体规格达到15cm以上时则较少发病,因此,杂交鲟苗种培育要特别注意鱼病害预防工作,苗种培育早期每隔3~5d用大蒜素(浓度0.05%~0.1%)或者土霉素(浓度0.1%~0.2%)拌饲投喂连续3d。苗种培育后期(80~120mm)每隔7~10d用3%~5%食盐溶液加杀菌液浸泡5~10min防治,恩诺沙星(浓度0.1%~0.15%)拌饲投喂连续3d。平时观察鱼的活动状况,防止病害的发生。
5 小结
经过2014年~2015年两年的试验摸索,共引进水花鲟鱼苗60万粒,培育鲟鱼苗51.6万尾,成活率达到80%以上,当年培育的鱼苗可达到300mm以上,鱼种平均体重可达到200g以上。当年是指3月中旬进受精卵开始孵化培育至10月底停食进入越冬期前这一时间段。如在这一时期加强培育管理,鱼种平均体重依然可以提高。
新疆南疆地区无霜期长、光热强烈,干旱缺雨,夏季高温,6~8月份库水表层温度可达到30℃,当水温超过25℃时鲟鱼苗种摄食减弱,水温到达26℃~27℃停止摄食,水温超过28℃~30℃时鲟鱼苗种开始死亡。本试验通过及时抽取井水与库水混合用于调温,使水温维持在20℃~23℃之间,保持鲟鱼的最佳生长水温,这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
适时“开口”和“转口”驯化是保证鲟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又一重要环节,决定着后续苗种培育的成败。加强日常管理,科学投饵饲喂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基础。(参考文献略)【项目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援疆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9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