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种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访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程武
2017-09-03廖巧玲通讯员周士龙
本刊记者_廖巧玲 通讯员_周士龙
让“三种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访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程武
本刊记者_廖巧玲 通讯员_周士龙
程武
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当前,襄阳市总工会站在“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 的新起点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用这三种精神凝聚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智慧、力量,为推动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新局面建功立业。
《工友》:弘扬“三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程武:劳模精神,侧重于“红”,体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劳动精神,侧重于“干”,体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理念;工匠精神,侧重于“专”,体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追求一流的文化本质。
弘扬“三种精神”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面对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特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对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之势。振兴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新产业、新动能、新主体、新项目,实现“襄阳制造”转向“襄阳智造”,迫切需要弘扬“三种精神”。
弘扬“三种精神”是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的竞争、区域实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职工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变化明显,利益诉求多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综合素质等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特别是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弘扬“三种精神”,将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劳动者的辛勤诚实劳动、工匠的专心专注品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对于培育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显得尤为紧迫。
《工友》:您认为弘扬“三种精神”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程武:弘扬“三种精神”,必须服务于转型跨越发展。广大职工身处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是推动转型发展、赶超跨越的主力军。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引导广大职工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切实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体现先进性,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广泛开展创新示范引领竞赛、生态环境保护竞赛、重大工程立功竞赛、职工技术协作竞赛,不断增强竞赛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节能减排、名师带徒、合理化建议和全民创业等活动,建好建优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发挥高技能人才、劳模先进人物的领军作用,带动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加入创新创业大军;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打造一批反映时代要求、具有襄阳特色、代表襄阳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
弘扬“三种精神”,必须立足于提升职工素质。要组织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要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勇于创新、敢于追梦,广泛参与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协作等活动,把技能大赛培育成为激励职工学技术、强技能的“发动机”。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职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为广大职工提升素质、创新创造搭建舞台。
弘扬“三种精神”,必须着眼于维护职工权益。把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聚焦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突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群体,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要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把维权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保就业、保收入、保安全上,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转岗分流职工的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工友》:弘扬“三种精神”的重要途径?
程武:弘扬“三种精神”,重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举办报告会、开设讲座、文艺演出、先进事迹展览等多种形式,讲好“劳模匠人故事”,传播“劳模匠人声音”,展现“劳模匠人精神”,形成弘扬“三种精神”的强大气场,奏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时代强音。从劳模和工匠的推荐、评审、认定、激励等各个环节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让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在全社会热起来,扩大“襄阳工匠”和劳模品牌效应。
弘扬“三种精神”,重在政策引领。劳模和工匠是国家的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应当更加关心和爱护劳模工匠,做好劳模工匠管理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劳模工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激励措施上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劳模工匠的培养、评价、使用、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库,做到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法律上有保护。
弘扬“三种精神”,重在典型选树。创新劳模工匠评选方式,增强选树工作公信力,把职工身边的模范精英选树出来。要突出代表性,坚持面向基层,提高非公领域和基层一线职工比例;突出群众性,坚持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科学遴选、职工评议,扩大职工群众参与面;突出先进性,坚持党工共建“双培双带”,通过把工匠和劳模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职工培养成工匠和劳模,以党员先锋模范和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职工建功立业;突出导向性,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推动劳模工匠从生产型向创新型转变,让劳模工匠精神成为职工成长成才的风向标,在襄阳大地生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