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双季稻定产施肥技术
2017-09-03刘玉丹邵建明
刘玉丹,邵建明
(广东省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茂名 525000)
粤西双季稻定产施肥技术
刘玉丹,邵建明
(广东省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茂名 525000)
广东粤西以双季稻种植为主,是广东粮食主产区。但在双季稻种植中普遍存在普施肥不当,达不到预期产量。双季稻定产施肥技术是经过多年摸索,适合粤西地区双季稻种植的定产施肥方法。
双季稻 定产 施肥
粤西属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22.3~23℃,年降雨量1 500~1 800 mm。粤西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3市,常年种植面积55.07万hm2,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是广东省主要的水稻栽培区和粮食主产区。为实现肥料最大效能,经多年摸索,总结了一套水稻定产施肥法,以供参考。
1 确定总施肥量
1.1 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
目标产量要根据品种、土壤、气候等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确定。在生产实际中,具体有3种方法:一是根据产量潜力确定。一般可设定为当地同类品种取得的最高产量的85%~90%。例如,某品种(或产量潜力相近的品种)在当地种植获得的最高产量为600 kg/667 m2,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510~540 kg/667 m2。二是在前3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例如,某品种在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为450 kg/667 m2,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495 kg/667 m2,及500 kg/667 m2左右。三是在前3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 kg/667 m2。例如,某品种在前3年平均产量为450 kg/667 m2,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475~500 kg/667 m2左右。
地力产量又称为空白产量,是指在不施用外来营养元素肥料的情况下,水稻完全依靠土壤(严格地说,还有灌溉水,干湿沉降等)供应的养分,而获得的稻谷产量。地力产量可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调查估算。各地开展的肥料实验积累了不少地力产量数据,可作参考。一般中等肥力田块的地力产量为250 kg/667 m2左右。
1.2 确定总施氮量
1.2.1 根据目标产量和无氮区地力产量确定氮量
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 kg稻谷需增施纯氮5 kg左右。即:总施氮量(kg/667 m2)= [目标产量(kg/667 m2)-地力产量(kg/667 m2)]×5÷100。例如:地力产量为300 kg/667 m2,目标产量为500 kg/667 m2。则总施氮量=(500-300)×5÷100=10(kg/667 m2)。
1.2.2 根据目标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估算氮量
所谓氮肥偏生产力,是指每千克氮肥所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在缺乏无氮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可用此法,即:总施氮量(kg/667 m2)=目标产量(kg/667 m2)÷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偏生产力是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例如:目标产量为500 kg/667 m2,则总施氮量为10.0~11.1 kg/667 m2。早稻适量少施,晚稻适量多施。值得请注意的是,采用此法算出的是在前作分别为冬闲或早稻情况下的早稻、晚稻施氮量。如果前作是蔬菜、马铃薯或绿肥的,则要考虑前作的残肥和秸秆肥效,适当减少氮的施量。
1.3 确定磷、钾施肥有以下2种方法
1.3.1 根据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确定磷、钾施量
磷、钾肥的施用量也可根据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确定。在无磷区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产100 kg稻谷需增施磷肥(以P2O5计)2~3 kg(早稻多些,晚稻少些)。例如:若无磷区地力产量为350 kg/667 m2,目标地力产量为500 kg/667 m2,则磷肥(以P2O5计)施用量为:(500-350)×2÷100=3(kg/667 m2)。
在无钾区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产100 kg稻谷需增施钾肥(以K2O计)4~5 kg。例如,若无钾地区地力产量为350 kg/667 m2,目标产量为50 kg/667 m2,则钾肥(以K2O计)施用量为:(500-300)×4÷100=8(kg/667 m2)。
1.3.2 根据总施氮量估算磷、钾施量
在缺乏无磷区和无钾区地方产量资料额情况下,在总施氮量确定后,可按N∶P2O5∶K2O= 1∶0.2~0.4∶0.8~1的比例,估算磷、钾肥施用量。例如,若施氮量为10 kg/667 m2,则磷肥施用量(以P2O5计)为2~4 kg/667 m2,钾肥施用量(以K2O计)为8~10 kg/667 m2。有稻草还田的,钾肥可适当减少。
1.4 根据纯养分施用量计算具体的施肥用量
肥料施用量=养分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
例如,若总施N量为10 kg/667 m2,尿素的含N量为46%,则尿素施肥量为10÷46%=21.7(kg/667 m2);若不用尿素而改用含N量为15%的复合肥,则该复合肥的施用量为10÷15%=66.7(kg/667 m2)。若磷肥施用量为3 kg/667 m2,过磷酸钙的P2O5含量为12%,则过磷酸钙使用量为3÷12%=25(kg/667 m2)。若钾肥施用量为6 kg/667 m2,氧化钾的K2O含量为60%,则氧化钾施用量为10 kg/667 m2。
2 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
2.1 氮肥施用时间及比例
在总施氮量确定后,即可按照基肥占40%~50%、分蘖肥占20%左右,穗肥占20%~30%、粒肥占5%~10%的比例,确定移栽稻各阶段的施氮量。具体施用量在追肥前根据叶色适当调整,叶色深则适当少施,叶色浅则适当增加。
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即如果从移栽到穗分化始期为30 d,则在移栽后15 d施用,在粤西地区,早稻一般移栽后15 d左右,晚稻一般在移栽后12 d左右。如果在移栽后20 d内开始穗分化的,可施分蘖肥并入基肥中施入。
穗肥的施用时间:幼穗分化Ⅱ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施用,此时叶龄余数为2.5左右,距抽穗为27 d。在茂名地区,早稻一般为移栽后40 d,晚稻一般为移栽后35 d。如果叶色偏深或群体偏大,应推迟施肥时间,并减少施氮量。
粒肥的施用时间:在破口始穗期施用。也可结合喷施破口药,将尿素0.5 kg加磷酸二氢钾200 g兑100 kg水叶面喷施。
2.2 磷、钾肥施用时间及比例
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一半作基肥或分蘖期施用,另一半作穗肥施用。
3 制定施肥方案
根据总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施肥比例、品种生育期等数据制定出施肥方案。
现以早稻生育期120~135 d,晚稻生育期105 d~120 d,每667 m2目标产量450~500 kg、地力产量250~300 kg为例,对施肥方案具体说明如下(以移栽稻为例)。
基肥:移栽前每667 m2施碳铵20~25 kg或尿素8~10 kg,过磷酸钙15~20 kg。
分蘖肥:早稻移栽后15 d,每667 m2施尿素4~6 kg,氯化钾4~6 kg;晚稻移栽后12 d,每667 m2施尿素5~7 kg,氯化钾5~6 kg。
穗肥:早稻移栽后40 d,晚稻移栽后35 d,每667 m2施尿素6~8 kg,氯化钾5~6 kg。
粒肥:破口抽穗期如果叶色偏淡而且天气好,每667 m2施尿素2~3 kg,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时不施。
水稻定产施肥是根据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的多年总结,生产者在具体的运用中还要根据土壤肥力,类别水稻品种、气候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才能适合最精准最高效的施肥效果,而相应取得较好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