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09-03李朝晖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钝化剂官能团极性

田 正,李朝晖

(沅江市南大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湖南益阳 413116)

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田 正,李朝晖

(沅江市南大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湖南益阳 413116)

随着镉(Cd)污染治理过程中问题的不断出现,炭材料与钝化剂的联合应用而生。为此,文章主要研究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及其环境行为,并分析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为生物炭在重金属镉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重金属 镉污染 生物炭 土壤修复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废弃物的胡乱排放,垃圾处理方式的不恰当等途径,土壤中镉的含量在不断提高,镉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生物炭是一种孔隙发达,吸附能力很强的物质。它的应用为控制及解决土壤镉污染提供了技术帮助。

1 生物炭吸附性能及环境行为研究

1.1 炭材料旳“极性”和“非极性”性质

炭材料的官能团有酸性和碱性2种。其中,酸性的官能团具有极性,官能团越多,对极性物质就有着越强的吸附性;另一种具有非极性。官能团数量多,对于吸附极性较弱或者非极性的物质有利。吸附性能还与炭材料的制作材料有关,这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制得的产品密度不同,官能团的数量也不同,并影响到炭材料的极性。此外,炭化温度也会影响官能团的密度。炭化的温度越高,材料中的氧含量越低,炭材料便会从软质变为硬质,吸附性能也因此而改变。其中,对于有机污染物软炭的吸附性能,主要集中于线性分配;硬炭则是非线性表面吸附。因此,依据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炭材料的吸附性能,官能团的密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2 炭材料结构和性质对Cd2+吸附过程的影响

炭材料对Cd2+的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均有涉及的复杂过程。其中,物理吸附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在浓度较低时,是一种简单的表面吸附,随着浓度的不断升高,逐渐转化为多层吸附,在不同空隙结构的炭材料中,Cd2+扩散速率不同,且物理吸附的性能不是特别好,在某些条件下Cd2+还是会扩散出来;化学吸附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吸附过程,它是利用炭材料的不同官能团的吸附作用,官能团数量越多,则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越好。

1.3 影响不同炭材料吸附性能的因素

在活性炭的制作加工过程中,往往要对其进行改性从而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然而,可能会降低Cd2+的饱和吸附量。类似于草本生物炭等物质,尽管其比表面积不是很大。但其,Cd2+的饱和吸附量很高。在实际过程中,要兼顾比表面积和单位面积吸附效率2个因素,如果盲目地增大比表面积,会增加投入的成本。生物炭的来源广泛,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对Cd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在镉污染的治理方面更有优势。

2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

2.1 生物炭对受污土壞中锡賦存形态的影晌

从长远来看,在弱酸环境下的镉污染农田中,生物炭的添加,会使提取态镉的含量明显下降,且这一效果在高浓度下的镉污染中更为明显。如果将其与钝化剂共同使用则会有更好的效果,提取态镉的降低量将多余仅使用生物炭时10%,这便为实际工作中,镉的短期活化及长期钝化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水稻田中施加生物炭,使镉活化,再通过灌水、排水的方式将可溶态的镉排除或者直接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土壤,将溶于弱酸的镉收集后处理。

2.2 钝化剂和生物炭联用体系的投加方式

相比于B-CSSH改性后的生物炭,在生物炭中添加B-CSSH的镉钝化效果要远好于前者,这可能由于在生物炭的改性过程中,吸附了一定量的B-CSSH,从而大大降低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此外,也可能由于改性过程中,改变了生物炭中硬炭与软炭的比例,从而使生物炭对镉的钝化作用减弱。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应采用先添加生物炭,后添加钝化剂的方法,保证优良的吸附性能。

3 结论

通过分析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和环境行为,以及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探讨了炭材料吸附性能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建立生物炭为核心的镉污染治理体系进行阐述。实验表明,这一体系对镉污染治理有着显著的成效,镉的钝化率明显增大。

[1] 程琨,潘根兴,张斌,等.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

[2] 丁疆华,舒强.土壤环境中镉,锌形态转化的探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14(2)

猜你喜欢

钝化剂官能团极性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3种钝化剂施用下川芎主要部位生长和镉积累情况初探△
组配钝化剂对复合污染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跟踪导练(四)
不同组分与配比钝化剂对Pb、Cd污染土壤修复时效性研究
不同时间下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钝化效果
同分异构之官能团位置异构书写规律
逆向合成分析法之切断技巧
双极性压缩观测光谱成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