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7-09-03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是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规划,由广州市政府面向广州地区发行的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享受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电子身份凭证,是广州市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信息化支撑手段。广州市积极推动社保卡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整合办证事项,推动政府部门“一卡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成效显著。
总体情况
发行覆盖方面。截至2016年10月底,广州市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逾1115万人,广泛覆盖本地户籍人员和来穗就业人群,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发行总量达1115万人任务指标。
应用推广方面。广州市社保卡具有身份识别、信息查询、信息记录、支付结算、办事缴费、待遇领取等服务功能,已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公积金、文化、体育等多个业务领域127项应用,实现了一张卡上集合医保卡、银行卡、羊城通、老人卡、优抚卡等多种功能应用。现阶段正在推进民政优抚、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等应用。截至2016年7底,市民刷社保卡支付医保费用累计1.21亿人次,年满60周岁户籍老年人凭卡享受公交优惠累计21亿人次。2014年至2016年,凭社保卡就医和刷卡支付医保个账资金共1.778亿人次。
服务管理方面。目前广州市已建立起多层次、一体化的支撑社保卡发行、应用和日常服务的服务体系、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建立了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12343服务电话、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信息化服务渠道,并依托市、区、街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和10家合作银行网点建立了1032个现场网点和服务窗口,方便市民就近办理业务,群众现场业务办理满意率高于99.5%。
工作亮点和主要经验
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行政府公共服务“一卡通”。广州市政府一直重视社保卡的顶层规划和应用推广。2009年,广州市政府颁布实施《广州市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为社保卡的规划和管理确立了法律地位。2012年,市政府出台社保卡应用推广方案,明确了“十二五”期末社保卡发行、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等总体工作目标。2015年,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推进居民办证用证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一卡通”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部门将社保卡作为市民办理日常业务、网上办事、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身份凭证。
整合资源,推广应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整合多种卡证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市民用卡体验感。市民可凭一张社保卡看病买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乘坐地铁巴士、购物消费,享受老年人优待待遇,还可以作为图书馆借阅证等,免除“周身卡”的麻烦。二是结合大数据应用,管理部门通过社保卡的应用,可清楚了解持卡人的每项信息、每笔业务,实现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数据化精准管理。
以人为本,简政放权,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一是通过整合办证事项,简化办事流程,着力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目前广州市面向个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如: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等10类77项具体业务)均可凭社保卡办理,通过业务办理集中统一,业务信息通过数据共享后台流转交互,节约了时间成本。二是通过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探索“互联网+”应用,以社保卡为介质载体和获取各类证件信息的“钥匙”, 让市民少跑腿、好办事。通过推进社保卡管理系统与全市“一窗”、“一网”的对接联通和融合,实现“一窗”可以凭社保卡办事、缴费、待遇领取,“一网”可以用社会保障号码进行身份认证、信息查询、网上办事,并推广到“一格”可用社保卡查验信息,实现市民办证、用证“一卡通”,从而促进信息服务的完善,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广州市社保卡“一卡通”建设,充分利用了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类政府公共服务办证业务实时联动、协同办理,提高办证效率和用证便利化水平,对于打破“信息孤岛”、节约行政成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