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治沙致富“组合拳”共赢

2017-09-03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8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组合拳鄂尔多斯

文/胡利娟

鄂尔多斯:治沙致富“组合拳”共赢

文/胡利娟

康巴什,城区绿地总面积586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17%;

伊金霍洛旗,森林面积299.18万亩,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77.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6.35%;

乌审旗,森林面积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89%;

无定河,有“塞上小江南”之称;

这里空气优良天数超317天,截至2016年底,森林资源面积为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7%;

……

七月底,无论是休闲漫步,还是驱车行走,沿途目之所及,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酷暑骄阳下,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北方初秋,凉风习习,让人倍感清爽。

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比2004年减少580.8万亩,年均减少58万亩;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42.69万亩,流沙面积由1715.96万亩减少到1028.21万亩,减少687.75万亩。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

种树:从铁锹斧头到飞播造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土高原北缘的鄂尔多斯市,西、北、东三面被黄河所环绕,生态区位为四大沙尘暴和黄河泥沙来源地之一,是一个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双重危害的地区之一,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占48%,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水土流失区占48%。

“曾经这里是一个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地区,由于历代战乱、大面积垦荒及近代不合理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鄂尔多斯市副市长石艳杰介绍说,由于特殊的生态区位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鄂尔多斯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恶劣的生态状况,不仅制约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2000年,鄂尔多斯果断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目标,由此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暴。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换取经济的繁荣!”鄂尔多斯在在全国率先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推进“三区”规划,优化生产布局,建设生态恢复区,让草原的40%禁牧,60%休牧、轮牧;实施“大漠披绿”和“水草丰美”工程,先后转移了40多万农牧民;生态自然恢复区总面积达2万多亩。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投资86.66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269万亩。同时,还激活了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全市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90%以上,涌现出亿利集团、东达集团,以及殷玉珍、赵永亮等造林典型企业和先进个人。

作为执着植绿的老队长、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的贾道尔吉,就是其中之一。

“一把铁锹、一柄斧头,几块馒头、一壶水,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出来砍沙柳,挖坑种树,天黑不见路才往回赶,就一个决心要把这里全变绿。”至今仍然对八十年代植树造林的情景历历在目的贾道尔吉回忆道,当时霍洛林场来了七八个人,但因受不了环境恶劣,没待多久就走了,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今年58岁贾道尔吉是1980年5月分配在霍洛林场,1981年来到林场所属哈沙拉作业区,从最初在种树靠人力背、毛驴驼到现在的飞机播种、汽车浇灌,由原来的黄沙满天到如今的绿意盎然,他亲眼见证了哈拉沙黄向绿嬗变。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让贾道尔吉记忆尤深的是栽树后重要的是浇水保活,一个夏天得顶着烈日浇六、七次水,往往工作完一天,汗水浸湿了衣服后背,鞋袜里全装满了沙子。

就是这样,他三十八年如一日,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造林事业奉献一生。“植树、护林自己就干了这两件事。”

诸如此为沙漠奉献一生的还有很多,贾道尔吉仅是一个缩影。

走在霍洛林场哈拉沙作业区,举目所望,满山环绕着沙柳、杨柴、沙蒿等植物,为防风护沙竖立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淘金:从生态到生计“组合拳”共赢

如今,经过一代代鄂尔多斯人的努力,曾经肆虐的沙漠在一步步退却,一度枯瘦的山沟在一天天丰腴。

拥有“灌木王国”美誉的鄂尔多斯,灌木资源占到森林资源总面积的80%,平茬复壮的生理特性、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条件,为林沙产业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建成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839万亩,建成天骄资源沙棘食品、高原杏仁露、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等大型林沙企业20多家,打造了成吉思汗陵、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

据了解,仅2015年,鄂尔多斯市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收入2600元。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它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绿了荒漠,富了百姓。”石艳杰称,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延长林沙产业链条,促进林沙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

尤其是乌审旗无定河镇,其将农牧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生态生计兼顾,重打“组合拳”发展,成效显著。仅是2016年,户均增收1万元。

草原、河流、沙漠、黄土高原,铸就了无定河镇多元化的地貌,发展旅游无疑成为最佳切入点。站在无定河边,耳边聆听着千亩有机稻香田内蛙声一片,肥肥的小螃蟹畅游其中,绿树掩映下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这一幅江南美景,让人难以想象是在沙漠中。

绿色有机水稻种植、葡萄示范基地打造、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千亩观赏杏园整合、农家窑洞体验展示等生态生计深度融合,共同发展。这就是有着“塞上小江南”之称的乌审旗无定河镇。

“特别是打造千亩稻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共种植3000亩,这将为无定河镇的农牧业发展带来新鲜活力。”无定河镇党委书记王刚自豪地讲,他们是通过专业规划团队进行规划,突破行业部门区域限制,推进乡村旅游与种养殖基地培育、生态保护、土地整合、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做到空间上全村,参与上全民、时间上全天候,将乡村旅游业拓展到全村、全镇、全旗,从而打造了有机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葡萄种植、杏花观赏和苹果种植等五大基地。

统计显示,2016年,无定河有机大米喜获丰收,亩产达600斤,总产量138万斤,总产值达4140万元,吸收周边19户农户集中经营,实现农民土地流转和返聘务工双向双倍增收,户均增收1万元。

另外,无定河镇还对残次林进行改造的万亩有机苹果基地,已育苗生长,待到2018年将开始结果丰收,当地农民成为股东,共同分享收益。此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生态优化。

宜居:从互联互通到天蓝地绿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7%,绿地率达到36.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29.05平方米,再加上“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这两张重量级的绿色名片,生态、宜居、和谐现已成为鄂尔多斯的一张新名片。

大力发展地方林业生态工程。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鄂尔多斯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形成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双轮驱动,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新局面。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764万亩、飞播造林785万亩、封育407万亩。

启动实施“六区”(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新农村新牧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百万亩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汇造林、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工程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高标准造林430万亩。目前,境内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毛乌素沙害基本消失,库布其沙漠趋于稳定,丘陵水蚀明显减弱,鄂尔多斯生态状况已经基本摆脱了长期以来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坚持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造景并举,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城市核心区和人口聚居区集中建成伊克昭公园、婚庆文化公园、母亲公园等大型公园150个,建成青铜器广场、成吉思汗广场等休闲广场37个。

启动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工程,监控面积达到2.1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重点区域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控。开展全市8.7万平方公里的航空拍摄,并以此为平台建成鄂尔多斯市数字林业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库,基本实现林业管理“一张图、一套数”,林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对于今后,鄂尔多斯人描绘出一张宏伟蓝图,将构建“一廊两带三圈四区”的互联互通生态空间格局。“一廊”,即重要交通干线绿廊;“两带”,即728公里黄河南岸风光带和中心城区、旗府所在地镇及工业园区环城林带;“三圈”,即湿地保护圈、农田村庄绿化圈和林沙产业经济圈;“四区”,即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干旱硬梁区和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区。

未来,这里遏制住上千年来的沙漠化趋势,是中国生态名片。鄂尔多斯呈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人和。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组合拳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①
打好制度“组合拳” 推动改革“进一步”
打好“组合拳”守护南阳人民的“母亲河”
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项目特色学校锦标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
内蒙古稳步推进数字草原建设
宣传优秀“五老” 打好宣传工作组合拳
网友留言 “鬼城”救赎该借鉴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