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2017-09-02王菲赵云雪
王菲+赵云雪
摘 要:新闻属于信息类文本,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新闻翻译可以使目的读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目的论是指导翻译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强调译文的语境应使目的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本文从目的论视角研究新闻翻译,分析翻译过程中为达到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新闻翻译;目的论;翻译技巧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发展起来的。目的论认为原语文本并非出于权威中心地位,而是应该把目的读者视为中心地位。译者在选择某些新闻中的信息时,也是认为这些信息能在目标文化中满足其某种目的。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翻译也就意味着以目的读者为目标制作一种文本。并且目的论更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下面将分析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技巧。
1 增译
目的读者为中文读者,为了适应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译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是文章更容易理解并且简介连贯。所以为了实现目的论的要求,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采取增译的方式使文章更通顺完整。
例1:The meeting also focused on ways to make agriculture mor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inves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译文:会议还侧重于探索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方式,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分析:以上例子中“focused on ways”原译是“关注于方式”,但是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增加了“建设”,增加后的译文更加通顺易懂。因此这种增译的方式更好地实现了目的论的要求。
例2:It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译文:同时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水利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分析:以上例子中“It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如果直接翻译为“这强调了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这种翻译方式使文段的内容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语的语言流畅性,需要在翻译的时候增译“发展”,增译后的内同为“发展现代农业”。
2 转换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语言特点,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通常会采取转换的翻译技巧,即把动词转换为名词,把名词转换为动词等等。在该新闻的翻译中,译者主要选择了两种转换方式:
1.名词转换为动词
例3:China also vowed to guide orderly transfer of management rights of rural land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entities in the hope of boosting scale management.
译文:中国政府宣示指导农村经营权的有序转移,希望能够推进新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
分析:例子中“in the hope of”中的“hope”为名词,但是为了达到通顺简洁的目的,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将其译为“希望”,显然为汉语中的动词。所以为名词转换为动词的用法。转换之后,文段内容更加简洁易懂。
例4:It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译文:同时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水利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分析:文中“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中的“construction”以及“ecological protection” 中的“protection”都为名词,但是在翻译的时候为了与前面的“发展现代农业”形成统一的动词性词组,所以在翻譯的时候需要把“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中的“construction”以及“ecological protection” 中的“protection”都译为动词,译后为“建设水利”和“保护生态”。
2.动词转换为形容词
例5:Specific policies to reach that target comprise a series of reforms in 2015,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ing reform, farmland circulation,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 and reforms to stabilize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翻译: 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政策包括2015年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产品价格改革,农田流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产品产出的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分析:文中“to reach that target”为动词性短语,但是为了翻译的时候调整语序,使文段内容更加紧凑。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把“to reach that target”动词性短语译为形容词性短语“实现这一目标的”。译文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endprint
3 被动转主动
原文本为了达到新闻的客观性使用了很多被动语态,但是在翻译为中文时,这些被动语态需要转换为主动语态才能使语句表达通顺,文字内容简洁。以下选取文中的两个例子作讨论。
例6:The meeting also focused on ways to make agriculture mor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inves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譯文:会议还侧重于探索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方式,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分析:在原文中“are encouraged to”为被动语态,但是如果按照原文的行文方式去翻译,译文为“企业被鼓励去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这种翻译方式不够简洁,也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同时也与前文内容脱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转换为主动的翻译方式“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例7:It is the highest-level meeting, usually attended by the countrys top leaders, and senior officials from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译文:这是最高层次的会议,通常由国家的高层领导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出席。
分析:“attended by the countrys top leaders”为被动表达方式,但是在翻译的时候不能表达为“这是最高层的会议,通常被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所以为了使文章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将文段内容翻译为主动表达方式“通常由谁出席”。
4 总结
新闻的目的是简洁准确地为读者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除了准确以外还要有简洁的特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读者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中所要传达原文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也能使新闻翻译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也就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曾玲玲.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6):64-66.
[2] 巩飞. 唐韧. 目的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03):152-154.
[3] 许明武. 新闻英语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作者简介
王菲,华北理工大学,英语翻译硕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