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风险与控制

2017-09-02符银莲

卷宗 2017年22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

摘 要: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采编外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能够有效弥补管内人力资源缺陷,降低资源采编成本,提高图书馆资源应用效率。但是,将采编业务进行外包还有不少风险因素存在,对图书馆管理造成干扰。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将风险干扰降至最低,充分发挥外包能效,促进图书馆资源的科学补充和配置。

关键词: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风险;风险控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不少图书馆开始采取采编业务外包形式开展工作,一些数据公司承担了图书馆部分采编业务,而图书馆则能够将更多精力用于文献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时至今日,图书馆采编外包业务已有十余年实践历基础,在取得一定实际成效的同时,其中的一些风险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一项的重要课题。

1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风险分析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风险

采编外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能效,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外包或者将全部采编业务外包出去,则极有可能导致图书馆采编人才依赖心过重,日常工作重点转移到盖章、贴书标这些毫无技术性的活动中,进而导致自身业务能力下降。而且业务外包之后,一些图书馆的原采编人员可能会出现岗位闲置问题,这些人员的分流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一大难点,可能会造成图书馆人事布局受到干扰,影响馆内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采编外包造成图书馆馆藏质量风险

采编外包机构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会将一些不熟悉图书馆业务的人员派驻馆内进行图书分类、编目、标题索引等工作。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分类不恰当,有可能造成同类书目分类不一致,或者异类书目被分配到统一书目内。这些盲目甚至错误的操作,对于图书馆数据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一些外包人员在防盗磁条打码、盖馆章方面造作不够规范,这些都会造成馆藏质量风险。

(三)图书采购合同风险

在选择图书合作商过程中,图书馆主要考虑书商的资源供应能力,尤其以价格和资源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但是对于采编业务外包的约定条件较少,更多的是以辅助条款出现。而且在招标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家书商中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些书商供应情况会出现动态变化,这就容易造成合同执行不够规范,有可能降低外包业务质量。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图书馆属于委托方,而书商则属于代理方,双方在合同基础上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委托方往往对代理方情况缺乏充分了解,而代理方则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有可能出现代理方由于逐利行为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为。双方建立外包合同后,图书馆对于书商的具体运作情况缺乏及时了解,因此图书馆在风险管理上处于被动位置,很可能因此造成风险失控,加重图书馆损失。

2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做好采编人员转岗,强化在职人员业务素养

实施采编业务外包后,原采编人员要做好分流转岗工作,为其提供相应的业务培训,实现人事管理的平稳过渡。而对于在职人员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专业素养,提高其图书资源管理、调配、优化作用。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在体制方面进行创新,为采编分流人员提供更好的岗位环境,多渠道、多方面拓展工作人员知识视野,从而完善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

(二)实行公开招标,合理选择书商

图书馆采取采编外包前,需要对合作书商资质进行科学评估,尤其是对其资金充足状况、资源质量、管理能力、服务质量、市场信誉等进行充分了解。当前,采编外包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外包模式,这就需要图书馆对书商资质做出客观评估,以降低其合作风险。

尤其是在外包业务范围划定中更需要具备清晰标准,结合馆内技术能力、人才优势等,决定哪类业务进行外包、外包程度如何等。从专业角度来看,采编业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个性化特点,而且这是一个持续而完整的过程,对于图书馆建设、服务质量等起到了重要影响。对于关键性资源的采编,图书馆要最大限度的自主完成,尽量不要采取外包形式;对于常规性采编业务则可以酌情外包,以增加工作效率。在充分发挥馆内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同时,将部分类目进行外包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文献质量,规范图书馆管理流程。

(三)规范外包合同,保护图书馆权益

当前,图书馆采编外包尚未形成规范的合同文本及制式要求,因此双方需要根据业务需要签署详细规范的合作合同,以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在合同中明确双方权力及义务,对于服务质量、价格、合作期限等做出明确约束。同时还需要对双方违约赔偿等情况做出明确约束,以强化合约的法律效力。

在当前外包服务中,主要以现场采编服务和资源整合服务两种模式为主,前者外包人员会到图书馆现场进行工作,后者則是代理方统一加工完毕后将资源配送至图书馆。两者相较前者的安全性更高,因为到馆服务能够对其外包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双方能够及时协商解决,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外包质量风险,加强采编资源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同时也能促进馆内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发挥,可谓一举两得。

(四)完善双方沟通机制,保障采编外质量

在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和书商进行充分交流,以达成合作共识。双方一旦建立合作意向,就要进一步构建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业务风险,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协商解决。双方需要互谅互通,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双方信息沟通成效,营造更和谐、更融洽的业务往来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机制,避免由于合作监督产生的额外成本,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扫除双方的合作障碍,使采编外包业务顺利进行。

3 结语

采编业务外包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业务的有效分流,同时也为形成了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如承包方资质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人力资源配置风险等,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提前识别和干预,制定出更有效的采编外包方案,加强双方合作的实效性,为图书馆资源优化、采编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丹阳.浅谈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

[2]张莹,俞天岩,刘淑华.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3)

[3]时晓鹏.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控制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

作者简介

符银莲(1983-),女,苗族,海南省东方市,本科,研究方向:图书情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