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彭水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2017-09-02任小东高才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彭水民俗旅游民俗文化

任小东 高才华

文旅融合发展,是彭水加快建成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彭水在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适度开发、注重保护,深挖资源、有机融合,科学布局、差异发展,创新机制、吸引人才,完善设施,提升形象等加快彭水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彭水旅游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重要思路与方向。彭水自治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均指出,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始终突出“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推进城旅、农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发展。彭水县民俗文化丰富厚重又极具生态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我县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彭水旅游产业现状

(一)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2016年,全县紧紧围绕建设“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突出“民族、生态、文化”特色,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达1718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42%。2017年,全县旅游工作会上指出,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县城至阿依河旅游公路、郁山旅游环线公路建成通车,新增旅游特色商品店5家和旅游特色商场4家;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近500余家,星级农家乐100余家,旅游接待床位近7000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二)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彭水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品牌多元,彭水旅游特色突出。拥有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郁山古镇等5大精品景区和鞍子苗寨等21个民俗乡村旅游示范点。彭水孕育着古老的黔中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盐丹文化、土司文化等特色民俗文化。多元化的旅游品牌和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彭水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国爱情治愈圣地”品牌享誉国内外,先后获评“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目的地”、“重庆最具魅力旅游区县”等殊荣。乌江画廊、摩围山、蚩尤九黎城成功創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创建方案及计划任务书已上报国家旅游局备案。目前,正在组织鞍子苗寨、兴隆苗寨、平安花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近年来,随着蚩尤九黎城项目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的举办,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体验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

(三)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彭水聘请专家、组织队伍,深入研究彭水本土文化,综合编制文旅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着力培育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重点打造蚩尤九黎城实景演艺《苗祖蚩尤》,目前已成功上演。播出数字电影《恋在阿依河》,启动拍摄电影《娇阿依》、《丹砂女王》等文化旅游影视片。依托“五大精品景区”,串联21个民俗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心策划8条民族风情旅游线路,让彭水旅游更加有历史内涵、更加有文化底蕴、更加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彭水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彭水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传统造纸、传统刺绣、传统编结、传统服饰、传统民居、传统民歌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彭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文化精髓。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和乡村改造,导致乡村物质形态、文化形态的遭到破坏。而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严重危机,如彭水民歌、苗绣等具有民族和文化符号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步走向消亡。

(二)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不力

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不够,业态、生态、形态和文态之间有机地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彭水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以借鉴现有成熟开发模式为主,自主开发创新性不足,旅游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如古镇开发,与国内各大古镇在建筑形态、文化开发等形态上大同小异。民俗文化发掘乏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也未能有机地融入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各个环节;民俗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观为主,游客体验性和参与性不强,难以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导致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

(三)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彭水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旅游研究人员缺乏和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彭水地处偏远,受地理条件以及人才政策等影响,出现高端旅游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后留不住的现象。目前彭水旅游从业人员中,大部分非旅游专业出身,专业出身人员又对彭水民俗文化了解不深,管理和运营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彭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四)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彭水旅游集散地还未完全建成,部分乡村民俗点脏乱差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交通制约仍然突出,部分民俗旅游地道路通畅水平不高,公共交通欠发达,导致彭水乡村民俗旅游受到严重制约。标识标牌不规范,彭水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标识标牌更新不及时,景区标牌外文翻译不规范,严重影响彭水旅游形象。智慧旅游建设滞后,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特色乡村民宿和星级农家乐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三、加快彭水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尊重文化传统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与旅游的重构、创新和融合。为了让彭水众多传统民间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职能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的教育平台,开设传统民俗文化技艺专业及培训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彭水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让更多人继承和发扬彭水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广泛发动彭水各界人士学习优秀的彭水民俗文化,让每一位彭水人都成为彭水民俗文化的宣传者与继承者。

(二)深挖资源,有机融合

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必须深入发掘和研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寻找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点。蚩尤九黎城有效融入苗家建筑风格,是彭水文旅融合的典范。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发提高游客参与度的旅游项目。如彭水传统刺绣、传统的民间编制技艺、传统吹打技艺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创造,增强参与度和体验感,提升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如苗家鞋垫、苗家刺绣、苗家编制工艺品等,延长民俗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吸引力。广泛使用彭水民俗文化标识,提升彭水民俗旅游识别感,让每一位来彭水旅游的人都成为彭水民俗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增强彭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科学布局,差异发展

近年来,各地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看景不如听景,相见不如怀念”,大同小异的旅游线路,千篇一律的风景,导致游客审美疲劳。因此,彭水在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要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和旅游资源空间差异,围绕“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三城驱动,优化全县“一线四区”旅游产业,科学布局,以旅游产业规划、产业链条开发、文化拓展为主要抓手,充分抓住旅客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需求,深挖特色,彰显个性。如在郁山古镇开发中,充分融入盐丹文化,适度复原制盐和炼丹场景,增设游客体验环节,增强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着力开发郁山井盐等旅游产品,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千年盐丹文化、体验制盐工艺,还能让游客带走文化旅游产品。

(四)创新机制,吸引人才

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专业性较强素质较高的人才,让更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投身彭水旅游建设。加大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现有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着重加强对彭水民俗文化的深入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和高校、民族院校的合作,定向教育和培养民俗旅游相关人才。大胆启用有志于发扬本地区民俗文化的本土人才,特别是老一辈民间艺人,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确保彭水悠久的民俗文化有人才传承和发扬。

(五)完善设施,提升形象

必须加快蚩尤九黎城二期工程建设,尽快建成旅游集散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大摩围山旅游环线建设,连接對应乡村民俗旅游点,形成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带。尽快拓宽鞍子苗寨旅游道路,充分开发当地民俗旅游资源。加强乡村民俗旅游示范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民俗旅游服务标准,提高民俗旅游接待水平。加大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确保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加大乡村治理力度,特别是针对发展民俗旅游的村社,切实解决部分乡村脏、乱、差的现状,确保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全域旅游数据库,尽早实现旅游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咨询和服务。

文旅融合发展是彭水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加快彭水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在各级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彭水文旅融合发展必将取得喜人成绩。

(作者单位:1.中共彭水自治县委党校;

2.彭水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彭水民俗旅游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