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道旅游发展探析

2017-09-02温兴燕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农家乐特色旅游

温兴燕

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正快速发展,但存在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遵道镇作为绵竹市沿山旅游线上的乡村小镇,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还需升级提档。其措施是在统筹规划下,融合信息、文化、人才培养等元素,促进当地向民宿、特色村镇为主的度假生活发展。

旅游业是无烟优势“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独具特色的乡镇怎样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成为当前乡镇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遵道镇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旅游已具规模。本文拟对如何开发以民宿、特色村镇为主的度假村镇,打造遵道镇旅游品牌作初步探析。

一、遵道鎮概况

遵道镇地处四川省绵竹西北部,是沿山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总面积34.1平方公里,辖10村1社区,总人口21100人。镇区距绵竹市区8公里,距德阳市38公里。全年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山峦层叠,人杰地灵,自古有“玉妃故里”之称。遵道镇历史悠久,源于明朝。遵道古有“洞天福地好地方,灵泉玉妃远名扬;山美水美人更美,花果山上来观光”的美誉;更有南宋丞相张浚赋诗《遵道观》“好山如画能留客,宝鼎藏丹不计春”。遵道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设立鹿堂治,也是巴蜀文化的起源。

遵道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东部是物华天宝的平坝,西部是茂密葱郁的森林,其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玉妃泉被评为中国名泉,名酒剑南春的酿造也离不开它;古龙洞泉水涌流;鹿堂山风光旖旎等等。遵道镇作为省级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的重要组成,坚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若干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拥有6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2800亩生态观光梨园、100亩特色精品蔬菜生产、棘腹蛙生态养殖。马跪村拥有600亩茶叶示范项目、100亩花卉示范项目。双泉村百亩观光林种植基地。双土村拥有发展银柳基地400亩、葡萄栽培100亩、红背木耳400万袋。

遵道镇党委和政府在总结棚花村产业恢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遵道各村村情,因地制宜提出了三点、一中心、一线的全面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升级的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点即棚花村科技示范点,以2800亩生态观光梨园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100亩特色精品蔬菜优质高效生产项目、500亩红阳猕猴桃种植集成与示范等项目,促进棚花村农业产业升级,向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迈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一中心即以遵道场镇为中心,打造旅游商贸精品场镇,使之既成为旅游景点,又成为商贸集散地。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些项目有效地促进了该镇震后农业产业恢复,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一线即沿山旅游线。为切实推进灾后遵道长远发展,在农房重建工作中,该镇以感受农耕、感知生态、感悟文化、感怀震情为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东方阿尔卑斯山的旅游构想和创意,结合省科技厅在棚花村实施的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在沿山农房重建中,以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致力于川西民居风貌的打造,致力于沿山观光旅游带的打造,使之既成为农户的居所,更成为今后旅游的亮点。本镇进一步挖掘其旅游文化底蕴,传承棚花村年画、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携同江苏常州共同打造建筑面积2619平方米、投资近1000万元的游客集散中心和年画传习所。从2000年开始,遵道镇已连续承办梨花节和赏果节,农家乐纷纷兴起。目前全镇一共发展了50余家农家乐和6家大型乡村酒店,通过农家乐发展吸纳当地劳动力已达到400多人。同时,该镇加大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玉妃泉、鹿堂寺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将被重新包装打造。遵道镇强调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条件,未来以发展健康产业为总体目标,有效串联一二三产,凸显旅游、健康等两大产业特色。

二、遵道镇旅游资源特色

遵道镇作为省级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的重要村镇,它融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且以农业观光为其核心,其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开发独居优势

遵道镇作为沿山乡村的传统农业乡镇,多种经营,山区果品种类多,质地优,极具地方特色的金花梨,玉妃米枣已正创品牌;核桃壳薄、香、脆很受消费者青眯;引进的美国红提、日本甜柿正批量上市。本镇已建成农业生态园和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高科技大大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新高效农业转化。

(二)茶园风光

绵竹盛产“三绝”,酒、画、茶。当地的茶叶颇负盛名,被评为全国名茶。为了发展品牌茶叶和有机茶,已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升级。2011年,当地茶业企业通过自筹、贷款、申请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在遵道镇马跪村新建了600亩茶叶基地,茶园实行封园管理,不仅保证枯水期的茶树用水需求,对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确保优质高档茶叶的原料来源有重大作用。

(三)道教圣地

鹿堂寺最初名为鹿堂治,相传是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所建。鹿堂山在古时又称为绵竹山,系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鹿堂治及鹿堂山在历史上极负盛名。明末清初,遵道镇造纸业发达,经济繁荣,随着佛教的兴盛,鹿堂山逐渐演变成佛教的传承场所,鹿堂治也更名为鹿堂寺。

(四)名泉、名人典故

玉妃泉位于鹿堂山,相传鹿堂山为古蜀国王妃--玉妃出生地。玉妃生后其庶母将其弃之于山,有母鹿乳育,饮、沐古龙洞泉水,冰肌玉肤美而艳,蜀王开明纳为玉妃,泉因此得名。是酿造中国名酒-剑南春的主要水源之一,很早以前就是当地居民饮用的优质用水,也是四川“玉妃泉”系列桶装水水源。

1987年,经国家地质部、华西医大等专业部门组成专家组,对玉妃泉水质进行全面技术鉴定,科学验证玉妃泉水是含锶低钠的营养矿泉水,富含多种稀有元素及矿物质,易于人体吸收,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玉妃泉在1991年被国家地质博物馆列为“中国名泉”,编入《中国名泉》画册,同时被列入《中国星火计划》。

玉妃泉域风光旖旎,林木葱郁,有不少名胜古迹点缀其中。除玉妃泉外,还有千古双鹿石刻和鹿堂寺。它们相映成趣,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区。“玉妃泉”的传说千古流芳,人文景观到处皆是。当地有玉妃墓、玉妃湖、玉妃生态园、龙泉寺,均掩映在青山绿水的秀色之中。绵竹市内则有玉妃大道,城西和城南分别雕塑有金玉妃、晶玉妃两座塑像,美丽俊逸,仙风神韵,均为“玉妃泉”文化品位的象征。

三、遵道镇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村镇旅游发展历程虽短,基本经历了四个发展期。遵道镇的旅游产业还处于农家乐、采摘园为主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度假和生活体验尚未形成规模。为实现本镇的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首先要对遵道旅游产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利用玉妃泉、鹿堂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等资源,重点发展农家风情、山林山岳、田园农耕、年画民俗等乡村特色产品。遵道镇政府要制定系统的旅游规划,进行分区管理,指导全镇合理、有序发展。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

第一,整合本镇的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相互融合。第二,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设立微信专号,展示本镇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本镇旅游商品建立电子交易平台。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游客提供导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2.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经过调查,本镇景点娱乐性不足,参与性不强,到此观光的人一般不会超过一天,消費也不高。遵道镇位于绵竹沿山旅游环线,地理位置优越,有名泉,名观,现代农业示范点。可将本镇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设计,形成合理的旅游线路。

3.抓特色,创新旅游商品

旅游创收的途径在于旅游商品是否有亮点。政府可设立奖励制度,鼓励个人、企业对旅游商品进行创新。设计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让游客体验自制年画,租赁农田体验农耕生活等。在遵道未来农业发展规划里,可以在沿山建设茶叶博览馆、茶叶研究所,建设以茶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体验式采茶园,这种体验式旅游将成为遵道旅游的新品种。

(二)融合民宿,促进旅游产业向体验生活发展

本镇应迎合目前流行的休闲度假旅游和自驾游的大趋势,积极引导和发展民宿产业。利用沿山旅游环线的地理优势,保持传统村镇底色,努力实现旅游向旅居发展。生活化的村镇旅游,面临的游客主要为高端的小众群体,他们想体验农民的真实生活。因此,要保持遵道镇周围被“清洁农田”环绕的风貌。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要力争保持和恢复当地农家房屋四周竹林,保持传统农家小院风格。另外,要提高当地的卫生条件,在农家小院外墙绘制环境保护题材的年画,使其变为文明整洁的乡镇。

(三)完善旅游解说服务系统

目前,沿山旅游还处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为了开发遵道镇的旅游资源,政府要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引导大学生回乡实习,建立完善的旅游解说服务系统,帮助旅游者正确地理解景观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在交通要道设置醒目的旅游识别和图文路牌,引领游客参观、休闲。

(四)提档升级,打亮农家乐品牌

乡村游离不开农家饭。近年来,遵道镇大力发展沿山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不少农户放下手中的农具,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虽初具规模,但经营思路和现代民宿旅游还有一定的差距。农家乐地处沿山,要办出特色,还需努力。首先要规划装修风格,提升农家乐周边环境,增加旅游亮点。其次要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接待能力。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外出参观,学习成都及周边农家乐的特色和经验,为本镇的特色旅游提供人才支持。第三,农家乐要统一标识标牌,上面登记农家乐的名字、联系电话、特色菜品等。即提升农家乐的档次,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总之,遵道的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科学规划,规范引导,其旅游特色必将成为绵竹旅游产业的亮点。

(作者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农家乐特色旅游
农家乐里去休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中医的特色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