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对政治教学的促进研究

2017-09-02张慧源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备课政治教学

张慧源

摘 要:文章探究“同课异构”在政治课中的有效性,通过同课异构与以往普通集中备课进行对比,展示同课异构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优势,并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同课异构对政治课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政治教学;备课;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99-01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土壤,教与学从模仿发展为创新,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并不断进行研究和反思,按照学生的现实情况,针对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出不一样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同课异构”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及对教师发展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同课异构”与“集中备课”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每节课的不同课程安排,制定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方案进行教学。因此,每位教师上课的风格不同,学生吸收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差异,教学效果也不同。以往的集中备课一般以某一位老师为中心,针对这位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案,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修改,最终达成同组教师的统一上课模式。集中备课阻碍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发挥,教师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的长远发展。“同课异构”使传统的集中备课模式发生了变化,比如增加了上课、听课和评课几个步骤,也就是先集中备好课,由某一位教师按照集中备课的结果进行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讨论。上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和其他教师的课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优缺点,取其精华,会使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能找到更好的政治教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思维角度,共同讨论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交流和学习中为二次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同课异构”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同课异构”运用教育科学比较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不同班级有不同的学生特点和班级氛围,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同课异构”中,需要几位不同的教师在设定的同一个教学内容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再经过其他老师的建议,对教学环节、教学计进行适当修改。这样有利于淋漓尽致地发挥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理念,体现了上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能力。不同教师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差异性,几位教师要基于同一个教学主题,用教研组多次研讨后的教学策略上课,经过两次甚至多次上课,并在每次课后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教研,进行听课后的分析探讨,从而改进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是在教材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方法,让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在彰显出教师教学个性的同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可取的改善方法。

三、“同课异构”对教师发展促进作用

“同课异构”有利于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在进行“同课异构”中,教师能够在教材的研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教材加以补充,最终在“同课异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课异构”能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之具体有序地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位教师同时教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的思想政治课。这位教师根据两个班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以及学生对待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与态度不同,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教育媒介为例,文科班多以说课和板书的形式进行深入教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较理科班多,强化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以提高学生课堂使用的效率。而理科班的思想政治课多以丰富多彩的课件视频为主进行教学,提升了理科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和知识内容这三个基本角度出发,使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课异构”能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学设计整合成总结和案例,使课堂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同课异构”是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教师的执教,每个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使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同课异构”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而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小燕.高中政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高效生成[J].湖州師范学院学报,2014(05).

[2]刘喜如.“同课异构”的追问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03).

[3]王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李国华.“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嫁接的方式与作用[J].青年教师,2010(02).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备课政治教学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