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俄情报领域博弈呈新形态

2017-09-02李大光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美俄外交官黑客

李大光

俄美关系一直纠纷不断,近期又围绕叙利亚局势、乌克兰问题等多有冲突,俄罗斯网络干扰美国总统大选,美国“通俄门”调查也加剧双方矛盾。6月19日俄罗斯警告说将对叙利亚境内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所有战机实施追踪监控,以回应美国战机击落一架叙利亚政府军战机。6月23日美《华盛顿邮报》又披露美国计划向俄罗斯的基础设施中植入“数字炸弹”,一旦美俄关系恶化可随时引爆。一时间美俄之间情报领域的博弈呈现新形态。

一、美国将“数字炸弹”植入俄罗斯基础设施系统

美国政府一项秘密计划近期被《华盛顿邮报》曝光,奥巴马执政时批准采取一个秘密行动,授权对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植入网络武器,一旦美国发现自己与莫斯科的交手愈演愈烈就会“引爆”这个“数字炸弹”。

2016年8月,时任中情局长布伦南向白宫递交一份报告:深藏在俄罗斯政府内部的消息源揭秘说俄总统普京直接参与网络战,目的是破坏美国大选,目的就是阻止希拉里当选,帮助特朗普。2016年12月29日,距离获知普京计划的四个月后奥巴马采取了行动。列出名单,要求一些俄罗斯特工必须在72小时内离境。但实际上美国背后还有更为严厉、更为隐秘的举措。这些措施包括向中情局、国安局和网络战司令部下达指令,着手从事一项长期项目,找到俄罗斯基础设施网络的脆弱之处。报道称奥巴马批准了在俄罗斯基础设施系统中植入数字武器的计划,这种武器相当于“数字炸弹”,能在与俄罗斯关系严重尖锐化的危急关头发挥作用,破坏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这一切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远程操控且“未来随时可以引爆”。因为对希拉里信心百倍,觉得她赢定了,所以奥巴马虽然成立了专责小组收集俄罗斯企图干涉美国大选的情报,还批准了“数字炸弹”计划,但是并没有立刻反击,而是打算等希拉里赢得大选之后再说。谁知现实总是这样诡异,特朗普打败了希拉里。

熟悉这些措施的美国官员说,政府中的一些人担心这些网络武器造成的损害可能难以控制。网络行动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项目研发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延缓了。但这一行动经过奥巴马签字后已经启动,不需要来自特朗普的进一步批准。有官员说特朗普必须签署一份取消命令才能停止这一行动。但他们还没有看到特朗普会这么做的迹象。

此外维基揭秘网的机密文件于2017年3月还揭秘了中情局的恶意代码库以及数十个被称为“零日”的黑客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他们可以轻松侵入苹果手机、谷歌的安卓系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甚至三星智能电视等大量流行的数码产品,直接将人们身边的智能装备变成间谍工具,通过远程操控这些数码产品进行录像、录音,并悄悄将录下的内容交给美国中情局。文件还透露,中情局拥有一个黑客软件图书馆,其中的软件“偷自”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从而在攻击时留下“假指纹”,误导调查人员。

二、俄罗斯双管齐下干扰美国大选

(一)俄罗斯网络攻击干扰美国大选

俄罗斯黑客干扰美国大选?叙利亚战场上美俄正斗的如火如荼,双方纷纷撂下狠话要将战斗进行到底,如今这把火烧到了网络战场。6月7日美国官方首次点名俄政府与近期美国多个政治组织邮件泄露有直接关系。对此俄罗斯回击这是美国的一场“政治游戏”。

美国情报部门发表报告指出普京“导演了一个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复杂的计划”,来干扰民主党的竞选进程。

2016年10月7日,在美国政府公开指责俄国干涉大选数小时之后,维基解密网站再度公布了超过2000封邮件,据称是黑客从希拉里竞选主席波德斯塔邮箱中找到的。据报道邮件中包含希拉里为华尔街公司做闭门演讲的讲稿内容。此前黑客Guccifer 2.0曾公布大量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成员的邮件内容,曝光委员会内部试图破坏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的竞选,最终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舒尔茨被迫辞任。Guccifer2.0还入侵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DCCC)的捐款人数据系统。该黑客网站上还公布了疑似为克林顿家族基金会捐款人信息的数据内容,但这些数据被视为疑点颇多,目前尚未被确证。这次的声明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正式指责俄国通过网络攻击干扰选举。对于美国的指控,普京的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称是“无稽之谈”。他表示每天都有许多黑客试图攻击普京的网站,不少攻击还是显示来自美国的,但俄国并不会每次都指责是美国在背后指使。

2016年12月美国总统大选剛刚结束一个月,奥巴马就公开宣称俄罗斯网络黑客曾以多种方式干扰大选,要求情报机构就此问题提交调查报告。并将俄黑客干扰大选行动称为“多面影响战”。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各方面力量,运用切断、欺骗、宣传等多种手段给俄方所不喜欢的希拉里制造不利影响。黑客活动所针对的目标包括重要的竞选机构、智库和赞助单位。民主党国家委员会、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希拉里竞选团队资深成员的个人电子邮件账户等都遭受了黑客入侵,大量敏感信息被窃取和披露。与之相比共和党竞选机构虽也遭受了俄方黑客入侵,但其中对特朗普不利的信息并未被披露出来。作为网络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向来是用网络工具影响他国内政的高手,如今竟成为“受害者”,当然不能善罢甘休。12月29日奥巴马签署了对俄进行制裁的总统行政令,对象包括俄联邦情报总局(GRU)、联邦安全局(FSB)和为他们提供支持的3家公司,另外还有两处领馆被关闭,35名俄罗斯外交官被驱逐出境。

2017年1月8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团队首次承认,俄罗斯黑客曾经入侵并干扰美国大选,并表示将采取应对措施。特朗普此前一直拒绝“俄罗斯黑客干扰美国大选”或是“俄罗斯黑客帮助特朗普赢得总统宝座”的类似言论。

(二)俄罗斯间谍干预美国大选

据一名美国情报官员披露,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两位俄罗斯外交官被发现在沙漠的中心地带徘徊。有趣的是这两人流连的位置似乎都是有地下光纤电缆运行的区域。这一趋势导致情报官员们得出结论说,克里姆林宫正在发动一场沉默的攻势,试图绘制美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地图,或许正在为一个试图破坏这种基础设施的机会做准备。“有一半的时间,我们永远不会跟他们发生面对面的对峙。我们认为他们可能正在绘制我们的基础设施地图。”随着美国传媒对于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工作人员是否与克里姆林宫存在勾结的问题陷于近乎痴迷的关注,美国的情报官员称莫斯科间谍的“地面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和无所顾忌。

这一问题日益引起情报界的关注,包括联邦调查局。在忽视俄罗斯威胁长达十年之后,美国因为莫斯科的选举操纵而陷入窘境。现在官员们正在手忙脚乱的试图弄清楚如何遏制一个复杂的情报网络,而在多年的忽略之后,这一网络在美国国内已经得到显著加强。这是情报界人尽皆知的秘密之一:俄罗斯的攻势经常落入一个复杂的法律监管灰色地带。例如在沙漠游荡的俄罗斯外交官或许违反了某些旅行规定但却未必是非法的。而在过去大多数美国的情报官员都能够讲述偶遇俄罗斯情报特工的故事,通常是在夜间作为游说者、外交官或商人活动,出现在华盛顿热门的享乐场所和活动中。

因为俄罗斯外交官反复违反旅行规定而深感沮丧的议员们在2016年的情报授权法案中加入了一项规定,要求俄罗斯外交官如果计划到距离自己所驻位置超过50英里的地方旅行需要向国务院报备,此外还将要求联邦调查局核实该次旅行。

在一场关系重大的总统选举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在2016年11月8日前几周的迟疑态度仍然令情报界的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有人猜测迫切想要在叙利亚达成一项和平协议的国务卿约翰·克里要求白宫保持沉默。有人指责其是因为政府担心会引发一场网络战,还有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对于俄罗斯威胁的一种广义的低估。然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克里姆林宫在本国国内却没有表现出类似的迟疑和犹豫,其也没有表示出愿意遵守美国倾向于奉行的“绅士”间谍规则,这种做法有时甚至令其自身的间谍组织也感到懊恼。

一起广为人知的事件至今仍然令华盛顿的官员感到焦虑和忧心。2016年6月在一名美国外交官返回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时候,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一名警卫突然离开自己的岗哨袭击了他。一段监控视频显示这名警卫揪住了这名外交官并且将其摔倒在地,之后后者吃力的拖着身躯狼狈逃入美国大使馆的安全位置。据媒体证实这名美国外交官事实上是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他在这起事件发生之前做了某种不可能完成的事——他在莫斯科行动时甩掉了跟在身后的“尾巴”。愤怒的俄罗斯人派出了一名这位美国外交官不认识的联邦安全局警卫候在大使馆外面等着他回来。结果这位中情局官员被殴打得非常严重,他立即飞离这个国家寻求紧急治疗。正是这些事件让美国人感到深深的担忧和沮丧。间谍界“潜规则”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毫无意义。

三、美俄博弈进入网络与地缘结合的新时代

如今特朗普为了撇清和俄罗斯的关系,慢慢走上了美国政客的传统老路。6月2日到现在,美俄军机和军舰光是在波罗的海区域的互相“挑衅”已经有数十次了。

受“俄罗斯干预大选”事件影响,卡巴斯基实验室在美备受压力。2017年6月27日晚,联邦调查局特工在美国多座城市搜查数名卡巴斯基员工的住所,而且没有出示搜查令。6月2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一份法案,旨在禁止军方使用俄罗斯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的产品,因为这家企业“可能易受俄罗斯政府影响”。民主党籍参议员让娜·沙欣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会与总統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已经达成共识:要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电脑系统,卡巴斯基的产品“不可靠”。这项法案将交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再由特朗普签字才能生效。美国情报界长期怀疑卡巴斯基实验室及其领导层与俄罗斯政界关系匪浅。这种可疑关系始于2012年,当时这家网络安全企业领导层进行大洗牌,引进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与俄罗斯三大情报机构有关联。

美俄博弈进入网络安全与地缘政治深度结合的新时代。随着网络空间日益紧密地与人类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引人瞩目的网络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但这次美俄围绕黑客干扰大选事件的斗法,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曾一度让不少人认为,当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秩序将出现重大变革,政府的作用将不断降低,由各类网民自愿组成的互联网虚拟社团将拥有跨越传统边界的权利,以更为现代化的方式监管社会。但实际上美国政府迅速地自我改进,越来越娴熟地参与甚至主导网络行动,以求达成地缘政治目标。虽然美国就俄黑客干扰大选事件给出的证据并不充分,但美俄两个大国的三位总统都直接卷入这场纷争,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换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没有让地缘政治成为历史,反而为地缘政治竞争提供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工具。◆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猜你喜欢

美俄外交官黑客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美俄聚焦东南亚
黑客传说
最黑客等3则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