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与设计原则
2017-09-01张献周张歌
张献周+张歌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当中的村庄绿化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搞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绿化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相应的村庄绿化设计方案。本文当中,首先对村庄绿化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于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以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应用。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绿化;功能定位;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现阶段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城市化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的农村依然是人口重要的聚集地,因此需要不断的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强化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进行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不断的促进农业综合能力的发挥,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 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是指在农村进行栽种植物来达到对村庄生态环境的优化,使绿化与村庄中的建筑、道路、沟渠、可利用空地、林业产业及地貌形成相统一的人文绿化景观,从本质上体现新农村的自然美。村庄绿化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的消减噪音、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使河流更加清澈,空气更加清新,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村庄绿化时,必须结合实情,要对村庄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呈现出来的经济水平、村庄环境质量以及文化水平做出分析。一般情况下,村庄的绿地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增加,制定出合理的绿地规划,从而避免土地和资源的浪费现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考核,村庄绿地指标有一定的要求,村庄绿地指标包括村庄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村庄绿地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等,在编制村庄绿地规划时必须同时考虑。一个村庄在一个阶段的绿地覆盖率可以反映村庄的绿化状况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2、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以及设计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绿化规划要对生态环境、交通、资源等可持续承载力做分项和整体的评估,本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长计议去做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预留空间,要与本地区特色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民俗文化旅游业充分结合。
2.1生态优先的原则。新农村绿化规划要坚持生态环境与发展兼顾的原则,本着“主街绿化成景、小巷栽树增绿、庭院花木点缀、空地园林填趣、村边片林合围”的生态园林村庄建设目标,通过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公共绿地、边缘地块的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的绿地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化结构要合理,防止出现经济林比例偏大,生态防护林和片林绿地面积偏低,造成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四旁绿化面积比例失调。
2.2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姿态美的长寿树种,适当选用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景观树种。做到苗木本土化与栽植良种相结合,绿化、美化相结合,乔灌花草立体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彩叶树种相结合。村庄绿化不能盲目追求城市绿化,引种高档花木和草坪,短期内绿化效果好,但从长远看,由于高档花灌木养护成本高,无形中增加了绿化成本,造成资金的浪费。但也要防止绿化品种单一,乡土树种栽植量过分集中,造成景观效果单调。
2.3注重保护的原则。新农村绿化要有效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山水和地表植物,特别是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利用,这样才能通过改造快速成景,在保护了资源的同时,还节约了资金,又能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
2.4发展经济的原则。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但新农村绿化绝不能放弃经济效益。在美化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要与本地区特色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民俗文化旅游业充分结合。一定要调整种植结构,使农民结合农村多种经营种植花卉苗木、经济树种,发展乡村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欣赏田园美景,通过城市居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休闲方式,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2.5统筹绿化的原则。新农村绿化包括庭院绿化、公共绿地建设、村片林发展、路渠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要通过开展見缝插绿、四旁植绿、庭院透绿、环村建绿等,实现村庄园林化、街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果化,达到“以绿兴村、以绿美村、以绿富村、”的绿化目标。
2.6统一规划设计的原则。绿化规划必须注重体现特色,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思想,从实际出发,把新农村绿化建设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紧紧把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全局性,统筹兼顾,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调整树种结构,协调发展,制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农村绿化规划。
2.7长效管护的原则。在新农村绿化建设过程中,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唤起全民的绿化意识,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绿化美化在改善环境、美化家园,提高生活质量,致富奔小康的好处。第二要建立监管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制定可行的村规民约,奖惩分明,唤起村民自觉保护好绿化成果。
3、尊重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村庄绿化形式也丰富多样,存在不同的宏观类型,有以乡土树种为主,小公园、道路、河道绿化和房前屋后见缝插绿为主要绿化形式,突出自然乡土气息的“自然生态型”绿化模式;有紧密依托本村的林业产业经济,把村庄绿化、庭院绿化与整个村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的“产业经济型”绿化模式;有利用本村的农耕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展民俗旅游和农产品采摘游的“休闲观光型”绿化模式;有以围村林带为主要绿化形式的“围村林带”型绿化模式;有体现城乡一体化生态园林景观,以居住社区绿化为主的“居住型”绿化模式。从地域特点来看,山区半山区村庄的绿化主要有“自然生态型”、“产业经济型”和“休闲观光型”,平原村庄的绿化主要有“围村林带”型、“休闲观光型”。 村庄绿化设计一定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征得百姓认可,施工设计要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若主要绿化模式选择不恰当、绿化树种选择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都会直接体现绿化水平的差异,影响村庄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在村庄绿化设计时把握设计原则,确立功能定位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改进绿化形式,充实绿化内容,完善绿化布局,促进绿地结构的完善,提高村庄绿化的质量。
结束语: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村庄绿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村庄绿化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村庄绿化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因此,对村庄绿化规划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借鉴城市绿化规划、村镇绿化规划、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村庄绿化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总结归纳了村庄绿化的分类、布局形式、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为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通过实际的运用,使村庄绿化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正安.化隆县新农村村庄绿化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20-220,222.
[2]刘阳.淮北市新农村村庄绿化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3):50-51
[3]方碧江.漳州市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模式探讨[J].福建热作科技,2010,35(3):53-56.
[4]徐建峰,夏志萍,庄丽珠等.关于村庄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56-256..
[5]赵淑君,李兆良,于淑霞.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若干环境问题[J].吉林林业科技,2008,(6):11-13.
[6]吴彪.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绿化美化工作的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