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9-01孙丹
孙丹
【摘 要】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具有无功利性,具有感染力,且是活的形象。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其过程与结果,都与人类符合实践形成的经验密切相关。其本身也是正进行着的人类符号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课堂教学与美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美,在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美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具有普遍存在性,还有其特殊性,不仅表现为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感受科学美的过程,还体现在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情感性、创造性、交互性、审美性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美育;数学;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展现数学美,让学生感受到数之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前提。 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发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我想以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以下几点: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前提
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发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
(一)简洁与抽象的美
列宁说过:“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既概念、规律的构成、形成过程。”数学知识大多有数字和符号构成。阿拉伯数学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全世界的儿童都认识。在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中,符号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符号可以说是数学中的简洁之美最好体现,例如,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四个符号的运用,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知时,在讲乘号“×”时,让学生观察乘号,学生发现乘号非常向加号,把加号旋转倾斜一点,就变成了乘号,学生观察到这一点,同时也感受到了乘法和加法是有關联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有我们数学中的乘法小九九歌诀,语言的简洁对仗均匀,增一字嫌多,而减一字则感不足,这一切的简洁让我感受到了抽象之美。
(二)奇思与巧妙的美
数学中奇思与巧妙的美是指解法奇思与巧妙。在听过刘德武老师的一节《球表面积的探索》一课中,刘老师想让学生得到求球的表面积公式,他先让学生回顾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将圆沿直径剪开,再按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组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去得到球的表面积公式,正当孩子高兴自己得到的公式时,告诉学生正确的球表面积公式,学生发现这跟他们得到的是有误差的。进而让学生在找到误差是因为平均分成的三角形其实是弧线。那么推导出这样一个有明显误差的公式的意义在哪呢?就在与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中存在的奇思妙想,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巧妙。再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现在有一个新奇的方法叫抬脚。“已知共有鸡和兔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算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一只脚,再吹一声,又抬一只脚,这时鸡都坐在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有5只,鸡有10只。”这种解法构思巧妙,运算简洁,对学习者能更好理解数学中的奇思与巧妙的美。
(三)对称与和谐的美
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某条直线或某个平面的反射运动,在形状,长短、大小和排列等方面都相等或相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菱形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图形。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这一章节中,前面是学习角、直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与角,接着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中教材安排了欣赏与设计,让学生在一些图案中找到认识的图形,再自己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这些都是利用对称,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初步的去感受对称的美。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喜悦”,体验到数学和创造的美。
(四)数行结合的内在美
华罗庚在书中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从华老的诗中让我感受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在形象直观阶段,所以数形的结合尤为重要。记得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两三位数加减法中,利用数线图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画数线图进行计算,更直观的感受到相同数位相加减,这样对后续列竖式方法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还有除法中分一分,让学生先通过画图分,在进行计算,对题意有了更好的理解。以此可见,数形结合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遵循美育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是小学数学渗透美育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也感受到数学的美。
(一)美在数学过程情感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种学习,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美育情感特点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角色的转换,这样教师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也能感知到教师的用心,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中,达到和教师感情共鸣、思维共振的目的。
(二)美在知识获取实践化
美是在实践中产生,美感的获得离不开人们的实践。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不仅有利于他们新的认识结果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用长方形的面积进行引导,不断的压扁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怎样压扁长方形,成为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去领略数学知识面的内在联系美和应用的广泛美。
(三)美在教学活动愉悦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兴趣保持的持久程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与保持,仅靠简单的数学学习目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揭示数学知识蕴含的各种美和教师科学施教的艺术美,去唤起他们内心的数学知识的爱,才能使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多样化、形象化的教学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是实施愉悦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数的认识和有趣的图形巧妙的结合起来,在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把千、万、亿等大数的学习与祖国的山川河流、海域疆界、人口数量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数学美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它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人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岗峰.《美育与美学》
[2] 许晓根.《数学美育教育与数学发现》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