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策略
2017-09-01卢春霞
【摘 要】民间艺术是一种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最直接的表现生活的一种文化形式。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的独特教育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课程本身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想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可通过将民间艺术融入环境创设、五大教学领域活动和主题活动中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园课程;融入
民间艺术是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创造的,经由历史积累和集体传承而发展起来的艺术。民间艺术缘起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通俗点说,就是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了什么样的艺术。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和价值的综合性契合了幼儿园课程所强调的生活化和全面化,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在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同时也可以间接发扬和继承民间艺术这一文化遗产。
一、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
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性决定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开发利用民间艺术这一教育资源,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途径。
1.民间艺术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民间艺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生活,凝聚了人类千年以来生存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不同形式的美感,获得审美层面的愉悦,从视觉上、触觉上等感官形式直接给予幼儿不同程度的审美刺激,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其次,民间艺术中的文学作品因其具有的浓厚生活气息和简洁朴素的语言魅力,能让幼儿得以形象化的接收语言信息,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其内容体现了传统民间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渗透,增强民族意识。
2.民间艺术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价值
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包含的知识、艺术、信仰、道德、风俗习惯、法规等,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民间艺术这一课程资源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可以扩宽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内容,让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进入幼儿的生活。民间艺术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将幼儿身边具有不同教育意义的事物,以幼儿能够轻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二、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前提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其中存在着许多以幼儿的心智难以理解的事物,而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民间艺术应是能被幼儿感知和体会的课程内容。
1.民间艺术的选取与改造
民间艺术要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必须关注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静态陈列的民间艺术片不能表明民间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更不能表明民间艺术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民间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和审美愉悦以及相互交流。关于民间艺术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愉悦、易理解、参与、融合的原则。首先,内容要突出代表性和本土性,帮助幼儿感受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其次,要符合当代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时俱进,已经过时的内容不应呈现在幼儿面前。再者,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幼儿感知、理解、体验和表现。
2.教师良好的民间艺术素养
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拥有过硬的教学实践技能,更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素养。民间艺术作为一门课程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需要教师在实践环节的精确说明和诠释,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明确引导。想要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则是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民间艺术素养,即教师要对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历史、特点以及操作方法等了熟于心,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对其加以说明解释,进而引发幼儿的兴趣,有效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
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是开辟一个新的课程体系,也不是纯粹的作为新成分加入现有的课程中,而是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把民间艺术同部分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将民间艺术的学习和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进行,使幼儿园课程成为充满生活性、趣味性和民族性的课程。
1.環境创设与民间艺术相结合
环境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一种,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民间艺术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事物,为达到使幼儿了解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具有浓厚民间艺术氛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可将民间艺术加入主题墙、走廊和教室的环境设计中。此外,在每个区角的设计中都可以渗透民间艺术元素。
2.主题活动与民间艺术相结合
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经常使用的活动方式,其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将主题活动与民间艺术相结合是指以围绕主题的方式,将同一类型的或者是有相互联系的相关民间艺术资源的内容纳入到主题中,以主题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选择民间艺术主题活动的主题时,需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3.区域活动与民间艺术相结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活动,是对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的有效措施。因此,民间艺术要想真正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应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层次性、探索性的分析,结合各个区域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民间艺术因素进入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等活动区域中。除此之外,也可根据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以及幼儿兴趣设置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区域。
四、结语
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处于艰难的境地,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保持民间艺术的生机和活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增进幼儿对民间艺术知识的了解,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民间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3]纪瑞祥.川剧脸谱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4]侯莉敏,吴慧源,傅小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J].学前课程研究,2008(5).
[5]陈奋铮.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5).
[6]宋杨.幼儿园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卢春霞(1994.0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