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靖远县建设文化名县,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2017-09-01王爱武
王爱武
摘要:县域文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情为依据,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为目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一种文化现象。就靖远而言,建设文化名县,必须秉承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宝贵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不断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思考
一、聚合焦点,大力凸显文化形象品牌
文化是城市的第一形象和第一品牌,城市一旦被赋予了文化灵魂,就等于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发展张力和创新活力。当前,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在标新立异地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借以博取关注,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杭州的“东方休闲之都”、丽水的“绿谷”、安吉的“竹文化”,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化定位象征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如果说推出城市主打品牌等同于“亮剑”,那么我们就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靖远建县历史2100多年,人文积淀丰厚。我们要善于寻找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强调品牌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重点,聚合焦点,遴选和推出靖远文化的主打品牌。一旦主打品牌明确下来,可依托品牌标识、主题活动、产业文化等多种平台,强势推进对外宣传展示,充分彰显本地域的人文魅力。同时,整合和集中全县的各种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塑造,从内涵、外延、形象等多个方面,拓展文化品牌的深度与厚度。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的保障力
构建覆盖率高、服务力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名县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关键是要强基础、优服务、重创作。强基础,就是要解决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坚持重心下移,把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切实加快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建设,认真抓好县、乡图书馆、文化馆(站)建设和达标改造,积极筹建体育馆、科技馆、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等公益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服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开展文艺演出、全民健身运动、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推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互促共融、和谐发展。重创作,就是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立足靖远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内在潜力,发挥特色优势,鼓励扶持文学、戏剧、书画、音乐、舞蹈、摄影以及民间民俗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创作,创作出一批象《靖远起义》这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
三、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文化的竞争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而文化建设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靖远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制定出台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奖励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办法,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地方文化品牌,重点依托丝绸之路的法寺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钟鼓楼、吴家川岩画、北城滩遗址、明长城及烽燧遗址、平堡古街、哈思古堡、黑城子古城堡、潘将军墓等历史文化遗迹开发保护,打造以古城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品牌;依托靖远独特的自然风光,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靖远154公里,有雪山、戈壁、草场而且还有黄土地貌,打造以旅游休闲为重点的黄河生态文化品牌;依托虎豹口——西路红军强渡战役遗址等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打造以老区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同时还有多彩多样的民俗文化。靖远汉武置县、骞开丝路,民俗风情多彩多样,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象石、砖、木雕刻、泥塑、金属铸造器件、彩画、刺绣、剪纸、剪贴、纺织等手工工艺品及民间收藏数不胜数;靖远羊羔肉、糁饭、哈思梨、鸽子鱼、高湾籽瓜、永新大蒜、黄河蜜瓜、营防滩的辣子、西塬的莜麦、扁豆、小米、黄河鲤鱼、小口的大红枣、北湾的黄瓜、鸡蛋均叫誉陇上。将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加强彩画、刺绣、剪纸、剪贴、纺织等民俗文化产品保护,研发符合市场需求、艺术精湛、群众喜爱,既体现文化内涵,又经济实用的文化产品,组织文化产业公司专业化生产;鼓励、引导文化产业公司积极参加对外展销、设立对外窗口、举办新优产品展评会,走专业化、特色化的路子,逐步做大做强以靖远羊羔肉等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产业;靖远秦腔小品曾多次荣获省市多项大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进一步创作推广现代戏精品,占领市场,形成产业。
四、深化文化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的创新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则是建设文化名县的突破口。突出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文化单位整体效能。加快推进县剧团改革步伐,完善内部管理,促进优化重组,规范市场运作;全面推进县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服务功能,激发发展活力。创新用人机制,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和分配激励机制,抓好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为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强化政策支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开放开发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研究设立扶持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兴办一批市场化的创作团队和演艺团体。落实引领责任,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社會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新格局;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部署、同组织实施、同督促检查,努力推动靖远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戴学稷. 辛亥革命时期呼包地区的起义斗争——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J].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1,(00):37-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