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7-09-01符志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儿童心理问题有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律,坚强、坚韧、感恩、博爱、宽容等健康的性格,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儿童心理问题有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体、智力、思想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年龄的原因,自我调整能力较弱,对于出现的挫折、困惑、烦恼等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对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这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常常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个性情操。

自古以来,人们都用文学作品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这个特点也决定小学语文学科中蕴藏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果在閱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人生感悟,把握里面的思想精髓,那么他们就会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养成健康的思想品质。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在朗读中渗透

朗读渗透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有意识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重点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和主人公进行内心的碰撞与交流,既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袭。

例如在学习《匆匆》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遍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想一想与作者交流到了什么,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很好的体会出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在朗读时能够用舒缓无奈的语气来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从而明白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激发学生在匆匆流逝的日子里发奋图强、有所作为的健康心态,避免出现拖沓、得过且过的不良情绪。

(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

角色扮演是阅读教学中老师常用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扮演阅读中的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的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角色扮演也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将自己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境地,并按照他人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角色扮演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融入作品人物的内心中去,更加直接地获取人物的思想精华。

如在讲授《半截蜡烛》一课时,我让学生按小组把课文内容直接表演出来。学生围绕如何更加准确地刻画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这母子三人展开表演,把他们三个勇敢、机智地与敌人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体会出他们为了国家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以及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相应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创设情景进行渗透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渗透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创设情景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现情境的;有通过简单的实物表现情景的;有通过照片、视频等重现情景的;还有让学生想象情景的等等,教师们创设情景的方式不一,但是作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感官认知和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永生的眼睛》一文,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世界,感受盲人的痛苦,从而理解捐献眼角膜对别人的帮助有多大,体会出我的父亲、母亲、女儿捐献眼角膜的伟大胸怀。使学生产生博爱的胸怀,避免出现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

(四)利用口语交际进行渗透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其他人明白其内心的想法。孟子曾说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只有让学生亲自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他。当然,很多学生不会把自己真实的内心袒露给大家,这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表露自己。

(五)利用课外阅读来进行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对教材的补充,相对于课本,课外阅读的面很宽,教师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依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文章。如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就让他们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绘本等,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篇目较长的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等,到了第三学段就可以让学生接触古文、世界名著等。

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两节课、一两次活动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切实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地挖掘课文中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时刻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及时排解他们内心的不良情绪,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律,坚强、坚韧、感恩、博爱、宽容等健康的性格,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简介:符志伟,1978年生,河南漯河人,省级骨干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课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