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体验教育,实现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2017-09-01郑刚

未来英才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验教育健康心灵

郑刚

摘要:当今小学生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生活和与人的交往中出现众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其动机,难以使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教育理念倡导学生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体验内心的感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德育。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体验教育;心灵;健康

新教育理念倡导学生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参与学习与生活,体验内心的感受,并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促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新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把体验性教育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学生获得体验的需要必须要有独特的方法,即一方面要从他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入手,才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有关道德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的乐于接受,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才能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

一、什么是体验教育

体验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實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其亲身参与和互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继而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学生开始接受一个实践或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表征时,必须经过实践活动与别人互动,去体验领悟事件中所隐含的规律、道理、策略、情感、观念,并且在体验领悟中不断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行为相对比,以达到认识、情感、观念的深化。所谓体验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等,感受、体味、领悟人生哲理的教育形式。通过体验教育,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实施体验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体验性教育中,教师既是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又是教育的引导者、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认识到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体验了就会有改变,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巧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自私心的根子在于缺乏情感教育。当人置身于生活的情景之中,经受着情境中的高兴、愉悦、悲伤、痛苦的各种情感的真切体验,往往会更加爱憎分明,从而激发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对消极情感的唾弃与鄙夷。以情感人,是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品德的“催化剂”。教育者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模拟情境施教。好的情境,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体验,其形真、情深、意远 。顺境能陶冶人的性情,逆境更能培养人、锻炼人。让学生置身于逆境之中体验,懂得生活除了有阳光、有温暖,也还有困难,有磨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强化正确的动机。总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受,情境中体验是指教师在教育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产生联想和共鸣,从而领悟知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上好“聊天课”。小学高段学生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学生的思想很活跃,爱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此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感到学生心里的烦恼很多,学生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类:怎样花零用钱?买零食吃好不好?

学习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

交友类:好朋友欺骗你怎么办?

心理方面:老爱发呆怎么办?情绪不好怎么办。

班队课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主要场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把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告诉大家,学生的热情相当高,针对具体问题,大家踊跃发言,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上好“实验课”。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说教,不仅徒劳无益,往往使学生反感。为了人类社会高尚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我觉得教师也可以像科学教师一样做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课。如《我的父母真辛苦》“实验”设计:

(1)数数父母一天中要做的事,干的活。师:爸爸、妈妈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一天要干多少活、做多少事。让我们闭上小眼睛,好好想想,数数父母一天中要干多少活,都要干哪些活。

(2)实验体会。指出父母要干的活,相应的在扮演父母的孩子手中放上表示不同事情、不同活的箱子。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官和老师激情的导语、评价语感受父母工作和生活的辛劳。

(3)谈实验后的感想。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班队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上好“辩论课”。小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题,如:保尔与彼尔.盖茨谁是英雄?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学生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通过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endprint

2、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远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教师应赏识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课程,尽量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教育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3、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不懂团结,小事上斤斤计较,对社会、家乡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论的话题来自学生生活,又能指导学生生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理念决定我们的教育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育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感受生活的本质在于人生的经验,人生的经验的意义在于不断面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活动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老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活动中,老师们应确立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理念,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教育活动设计都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即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 “当当一日环卫士”,“参观工厂”,“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绿色环保小卫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走进社会,接触三百六十行的劳动者,了解各行業的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在这些社区公益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光荣,挣钱的艰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闲暇生活交往中体验。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的闲暇生活,鼓励学生正常交往。我班设立班主任信箱,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矛盾,可以写在纸上投进信箱,学生有什么愿望,也可以通过信箱转达。

体验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各种各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梁海英.探索心灵教育艺术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11):161.

[2] 金生鋐.更符合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教育选择[J].教育情报参考,2008(6):25.

[3] 金生鈜.更符合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教育选择[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1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教育健康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