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7-09-01刘江莉
刘江莉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基本走向成人化,生理和心理都逐渐走向成熟,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塑造人格的最主要阶段,在人生最主要的这段时期,学生不仅面临升学的压力,还面对各种各样感情和人际交往的问题,这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就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谈及一些个人简介和建议,望读者能给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
十六七岁的年龄,正处于一个花样年华,这个年龄段,学生同样叛逆、早熟,甚至出现早恋现象,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课业负担和思想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不尽人意,面对同学、家长、老师三面压迫,更是面面相觑,学生想不出现心理问题都难。
一、高中生心理问题现状
《709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整群随机抽样调查709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果显示:12.13%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农村学生比例显示高于城市学生。
《示范性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中采用王极胜教授编制的心里健康调查表对湖南省示范性中学邵东三中314名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54.8%的高中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处理、学习压力造成的强迫症、抑郁症等。
结果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焦虑、抑郁等等这些问题上出现状况比较常见,高中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紧张焦虑易于自卑、考试焦虑表现明显、性烦恼和性困惑、环境影响、缺乏集体意识等,因此,关注中学生新健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重点问题。
二、成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盲从型、严厉型教育体现养不叫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恐惧、厌学等这些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大一部分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一点,部分家长自身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
2.社会因素
是非能力分辨不成熟的高中生往往容易受社会因素影响误入歧途,大部分沉溺于网吧,失足游戏之间;走后门、全权主义、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不同程度的污染着中学生的心灵,一切向钱看、行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更是侵蚀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文艺、影视广播、出版商等以“拳头”加“枕头”的内容教唆学生,还有淫秽书刊、音像制品的泛滥无时不刻的毒害着中学生。
3.学校因素
教師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能让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另外,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比方说,教师过分赞扬,学生就会骄傲自满,过分批评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容易自卑。否则,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发展成熟期,而心理发展又不成熟,思维的批判性尚未成熟,观念容易片面化和主观化:情感情绪日渐成熟,但两级性问题和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容易逆反,产生对抗心理。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对学生的自控能力的要求,多次触及导致学生无法收手,这一关将是对学生自控能力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三、对策
1.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各级领导应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开办心理咨询机构,注重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种行驶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解决办法
端正观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家庭、社会共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
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障碍)
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重视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助力于使学生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达到完善、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途径;注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学校与家长之间加强双向沟通,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和每一位家长的素质要求;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
四、总结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不像中考紧张但没有压力,也不像大学考试轻松,学生面临三年后的高考思想负担,体现出抑郁、自闭、强迫等多种心理问题,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共同面对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特殊的三年,帮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导向,帮助他们走向人生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支富华.倾听花开的声音[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6.(01).
[2]岳珍.青少年心理医生[J].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08.(01).
[3]于锦红.王净.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咨询[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