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宪政模式的构建

2017-09-01蒲东萍

法制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构建

摘要:目前,宪政更多的是现代人类信仰和生存的方式。由于包含很多适合人性化发展的优点,让宪政在世界范围内畅行无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在考虑建立符合自己的宪政模式。

关键词:宪政模式;构建;走向

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14-01

作者简介:蒲东萍(1995-),女,汉族,新疆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专业。

现在世界上的宪政体制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超国家宪政、神权宪政、国家-政党式宪政。其中国家-政党式的宪政体制在1982年迈向了单一式的宪政体制,作出了根本性的改变。通俗的来说就是在国家和政党之间加入法治这一支点,从而确保宪法的最高地位。

一、我国宪政模式的选择

(一)历史原因

宪政模式构建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在不断选择过程中逐渐优化。我国的宪政模式构建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沉淀和迷途。1908年清朝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但从本质上看还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而且实际上也并未实施。随着思想等方面的进步,新的宪法文件也不断刷新宪政模式,为我国的宪政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经验。

(二)外部冲击

目前,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单单存在于经济领域,开始向各个方面冲击,在政治领域就表现为对我国宪政模式构建的影响。在各种经济的交流过程中,各种文化不断碰撞,产生出现新的价值观念。随着越来越多这种情形的出现,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平台进行对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宪政模式的发展与构建。

(三)内部整合

在宪政模式的构建中,内部整合中的社会变迁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是从一个简单的集合不断进化到复杂的社会模式。从历史经验看,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不断整体变迁到各种不同的社会模式是需要进行不同的社会维护的。在逐渐的内部整合中寻求合适的宪政建设,构建合适的宪政模式。

二、我国的宪政模式构建

(一)我国当前的宪政模式

我国当前的宪政模式是国家-政党式,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宪政模式。我国的宪政模式在构建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随着其他相似政体的发展衰退而受到冲击,特别是在东欧和苏联的瓦解崩溃中出现大幅度的冲击而改变相应的宪政模式,反而是在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中以及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逐渐的发展壮大。在这方面可以称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模式。而且有相关学者提出把我国的政治体制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秩序,这也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不论是我国的政治秩序还是我国的宪政模式,一大亮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黨和国家的分权

我国1982年的宪法是国家-政党这一模式的开端,这样也就分清了党与国家的关系;第一点就是把党和国家分开,第二点就是对党和国家的机器进行了法律化,这样也就把这两项内容同时放入了宪政的框架里面。把党和国家两个机器的进行了的分离也就必须把这两项构成相互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国家的统治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相应的职责也会发生改变,也变得复杂起来;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参与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为国家的政治秩序建立良好的基础。党的作用就是能够间接并且是柔性的来管理这个国家。我国曾经的领导人邓小平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的制度性的分离。

三、宪政模式的优化

(一)党和国家关系的法律化

在现在的国家-政党模式的单一国家宪政模式下,只有在党和国家关系法律化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效果,更加适应我国的发展情形。党和国家关系的法律化也就是在构建一个宪政法治国家。其中宪政最根本的作用和含义就是通过法律来保证对国家等相关机器进行权力的制约,保证权力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宪法高于政治权力,从而使得政权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依此来确保宪法的地位。

(二)形式法制和实质法制互动

宪政的建立离不开法制的建设,只有赋予了法律效力才能使其树立合法的权威地位。所以还需要在建设程序的法制建设和实质意义的法制建设上加大关注。形式和实质的法制互动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基本价值规范,在价值规范内进行二者协调互动。

四、结语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社会的进步发展,还需要宪政模式的更加优化,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带来新的体验。宪政模式的构建也需要不断优化不断进行改进,在当前的宪政模式下,更需要各种机制的不断的进步发展,以便带来相应的优化的机制契机和因素,来保证宪政模式的优化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叶中主编.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许崇德.宪法与民主政治[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

[3]邹平学.中国宪政建设论要[J].法学,2003.

[4]上官丕亮.论宪政及我国通向宪政之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