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自己教成孩子”

2017-09-01刘辉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孩子气蚂蚱长者

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群孩子在一位长者的带领下,来到一座山脚下野餐。突然,长者发现了一只大蚂蚱从脚下飞起。他瞅准了蚂蚱落下的地方,急步追去。这时,几个孩子也来围歼。长者吩咐道:“你们别追!你们的任务是当“雷达”,用眼睛搜索目标!”于是,一场“蚂蚱歼灭战”拉开帷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蚂蚱最终被生擒,欢乐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这位长者名叫于永正,孩子们正是他的学生。每当读到于老师在书中所写的这段文字时,那师生其乐融融的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当于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快乐而幸福的。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于老师充满了孩子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于老师自己说:“小学老师最好‘没长大。‘没长大,就是童心未泯。教了几十年的书,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把自己教成孩子”,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话语!细细想来,我们苦苦探寻的教育真谛不就是‘把自己教成孩子,与孩子相似吗?当你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孩子怎能不向你敞开心扉?还有什么教育难题不能迎刃而解呢?

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浮躁的社会,我们似乎离“孩子”越来越远了。为了片面追求结果,我们变得心情浮躁、心胸如豆;面对学生的出现的问题,我们缺乏等待的耐心、适度的宽容,听不见学生真情的呼唤,心灵的呐喊。我们总是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总是用大人的标尺衡量孩子,总是让学生这双“脚”去适应教育这双“鞋”……

“把自己教成孩子”,需要我们走近儿童、倾听儿童,做儿童的“知音”。“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孩子”,儿童有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特殊的内在需求。我们只有顺应儿童的发展需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自己变成儿童,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实,把自己变成孩子,说到底,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交往时,不妨多一些“孩子气”,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愿意接近你;教学设计时,学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解读教材、设计教学,让学生少走弯路;课堂上,努力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从最近的原点走向最远的终点。学生犯错误时,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学生遇到困难时,送去最温暖的话语……

“把自己教成孩子”,不仅是一种教育哲学,更是每一位教師应该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当我们的生命真正与孩子交融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定是最幸福的时刻。

(刘辉,邳州市运平路小学,2213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孩子气蚂蚱长者
儿童文学视角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觉得你没有孩子气
再见甲壳虫,再见“孩子气”的经典
《弟子规》节选
蚂蚁和蚂蚱
蚂蚱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