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2017-09-01熊飘红
熊飘红
【摘 要】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可以真实地再现场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教学,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翅膀
语文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情感性为一体的学科。“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语文教学。而信息技术恰能提供激发兴趣,陶冶情感的音乐和场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借助信息技术课件探究语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使踟蹰不前的思维,迈向柳暗花明的坦途,达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
传统的学习环境主要有两个要素,即教师和学生,知识传授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介。这虽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无障碍交互,但有些内容却无法传达,而且学习环境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将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就打破了这样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环境变得丰富生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这时,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声可闻、其境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桂林山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像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剪辑录像材料,配以音乐。学生的心也会随着生动的画面,宛转优美的音乐,仿佛站在漓江边,欣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象,从而激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中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直接感受、欣赏到文章中心描写的场面,间接地指导了学生的读写,真是一景胜千言。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情感
语文能力的培养着重在于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落后现状,以及社会潜在的导向作用,使得学生非常注重数理化和英语的学习,反而忽略了学习母语,造成语文能力低下的现状。对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和增强对母语的热爱,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境”与“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环境,改进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以优美、深厚的传统文化来感染学生,进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意蕴深沉、语言优美的散文,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们马上就被那富有激情的声音带入了情境当中,后来就随着一起朗读。一节课下来之后,学生们反映效果非常好,许多学生已经能够有感情地背下来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古诗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们很难体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如在教学《江雪》时,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一幅画面,恐怕学生们很难想象。如果运用多媒体模拟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先欣赏到“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的情景,再加以想象,就容易達到预期教学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活力,焕发了生机。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