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之科学及延伸

2017-09-01

中国慈善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两仪变易四象

陈绍诚,祖父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祖父为国学大师林尹。现为台湾“财团法人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执行长,曾就读于美国普度大学工业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2015年受邀于隶属台湾教育部之国立教育广播电台主持儒学相关广播单元“谈笑自儒”,将儒学以深入浅出且生活化的方式解释给听众。

上个月的专栏里有提到易学是有科学基础的,而八卦也是呈现三维立体空间的符号。那么《易》的科学性在哪里?上一篇曾说过易的由来与观察事物息息相关,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规则。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事物存在的状态是: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时时在变易之中;又保持一种恒常。不难看出物理和易的关联性。

在《易》学里每一件事物必须具备质、能、时、位四大条件,其质能之相对盈虚消长,则以阴(- -)与阳(—)代表之,由两仪、四象、八卦,以致六十四卦,以穷其变动。八卦仍指一物从立体之分析说明而言,惟宇宙无一绝对不变动的立体之存在。那么八卦如何表现三维空间?太极生两仪,太极为点,两仪则由点延伸出去成为线。两仪生四象,则是线延伸出去成为面。四象生八卦,则是面延伸出去成为立体。如果对八卦和爻稍微理解,那么便可以将下爻作X轴,中爻作Y轴,上爻作Z轴(见图一),而每个爻的阴阳即是 + 与 -,所以以离卦为例(阳,阴,阳)即为X+,Y-,Z+。由此延伸,自然由三轴为中间分割成为八个空间,形成了八卦(2 X 2 X 2)。有了“空间”则必定有“时间”,此时一物本身有八卦空间,其对应之相对空间,必须予不同时间占其所绕转之中心之不同的八卦方位空间,因而此种配合有八乘八为六十四卦(4 X 4 X 4),换言之也就是每个八卦相对的位置再分成上下左右八块,原本之事物作为中心位置,对应未来事物之空间和时间。

其时空之行动调整适应,则依赖五行以达成之。五行者,宇宙间五种基本动向也,“火”代表向上,“水”代表向下,“木”代表延展,“金”代表收缩,“土”代表平稳前进(见图二),有此五者,达致中和之调度,乃克有济。而五行的五种动向便是在物理界能量行动的方式,由此可见我们老祖宗很早就知悉能量行动的方式了。很多人以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物质,但如果真如此,我们老祖先不会称之为“行”(行动),而会称之为五物了。易学早有了时间、空间、运动,有没有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好像比我们老祖宗晚了几千年呢?

很多人只把易学当作哲学或玄学,又或是只和人文做连结,又很多人常以为科学和人文无关,这是很狭隘的看法。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任何有系统有组织的学问都可称为“科学”,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科学作为基础的。从包羲氏做八卦,到神农炎帝的连山易,再到黄帝的归藏易,尔后文王的周易,都与科学息息相关,其用之广,由于钩深致远,制器尚象,于是发明文字、音律、干支、五行、天文、历算、宫室、舟车、杵臼、弓矢乃至棺椁衣裳,无一不备,而体制以立,而礼乐以兴,而百官以治,而万民以济,从此开拓了万纪不坠的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两仪变易四象
《四象》
方向漫谈
变换思路难变易
非遗视角下两仪拳的传承与路径研究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