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
2017-09-01江丽珍
江丽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了。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输,教学的效果十分一般,学生无法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教學方式进行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就此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以期促进我国小学品德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对策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课堂实际上值得是在现实生活背景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下开展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探索欲望,在提高学生学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生活是做好的教育,很多知识都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相应的课堂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要求与道德要求,而将这些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将理论知识以现实手段表现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1]。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的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递上,并没有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导致了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比较单一死板,无法灵活的进行变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时过分的局限于课本,课堂的创新能力不够,导致了生活化的课堂教育无法充分的落实[2]。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时,都是通过课堂教育或者是讨论的方式来开展课程,对于一些课程中的问题或者是由教师直接解答或者是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出。这样的教育方式尽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的思考能力,但是却过于理论化,学生无法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三、小学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营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的质量,有趣的教学氛围可以唤醒学生内在隐藏的情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着手,构建生活中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增长知识,锤炼他们的思想品德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逛商场,教导学生在逛商场时,在与人交流时要有礼貌,从这些生活的细节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2、尊重学生的的想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极易使学生厌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这种教学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现阶段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作为个体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向学生传递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讨论,向学生提供“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是否有利”这一主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将课堂交给学生。这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有的学生会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不断认识到农民工生活的不易和做出的贡献,在讨论中形成情感的共鸣。通过讨论学习,全班学生达成一致的观点:我们应该尊重农民工,让他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城市带给他们的美好。这样以学生的讨论为主的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农民工的辛苦,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尊敬农
民工[4]。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语文、数学等课程不同,它的特点在于其教学目标不能依赖教师对知识的灌输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知识,学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把生活中的知识和课堂有效地结合,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中的知识,最终掌握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动,把生活中有关道德的知识引入课堂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当今社会对于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父母辛苦劳作的田间,体会父母的辛勤劳作,让学生学习父母这一辈人、这一辈劳动者坚强的品质,以及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新生活辛勤劳作的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近几年家乡的诸多变化,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体会教师带领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的思想品德课程的真正内涵,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例如:塑料水杯、长廊中的座椅、垃圾箱等等,同时也教会学生同为塑料制品的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如果在公共场合发现随风飞扬的塑料袋应及时扔入垃圾箱;若是看到别人乱丢垃圾,应上前制止,并督促将其丢进垃圾箱。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不但认识了塑料制品还懂得了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尽量避免乱丢垃圾的道理[5]。由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
四、结语
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育的生活化,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现实生活来引入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自主的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的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与思想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世平.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7(12):213-214.
[2] 何秀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3):78-78.
[3] 王小艳.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6,11(2):201-201.
[4] 刘亚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J].新课程导学,2015,23(33):28-28.
[5] 唐文婷.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16(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