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7-09-01王红梅
王红梅
摘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计算机普及面积不断扩大。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计算机普及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少数民族具备区域性的特点。对于区域性的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为体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性,需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可提高各学科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参与性,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区域的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与教育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但是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区域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比较落后,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不理想的现状。即便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旧以传统方法讲授。长期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强化自我学习,提升技能
任何学生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都会产生向往与新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也不例外。因而,该区域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某种热切的渴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的疏导,并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引导[1]。与其他学科考试不同,信息技术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其操作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教师更重视教学操作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指导新课内容前,有必要向学生强调操作的要领,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去完成。学生尝试后,教师就可在操控平台上进行示范性操作。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不断满足自我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生制作powerpoint的时候,教师不可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可让学生探究式的制作powerpoint。在学生探究后,教师便可有效引导学生操作示范,并加以点拨,如此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学生便可轻松掌握此次学习内容。
二、交流学习,提升能力
观察中可发现,少数民族的学生比较善于沟通和交流。教师应积极创造交流与研究的平台。每一项任务的提出与完成,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后相互交流的好机会。唯有在组织交流中,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继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经过交流与思考,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操作的也就会越来越娴熟。如,教师介绍编辑图片的时候,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编辑软件,随后分组讨论。通过展示平台将每一组学生的探究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了解到,不同的编辑软件,处理图片的风格也就不同。但经过沟通与交流,学生就会掌握图片处理技能和方法。事实上,教师应用这种对比方法进行处理的效果,要优于教师一一讲解,演示的效果更好。
三、合作学习,实现共赢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自然分组后,并为每个小组进行职责分工,明确小组同学所需完成的任务[2]。应用小组形式展开教学,可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在团结合作中进行探究。采用这种小组探究的模式,就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能够认识到集体的作用,增强学生团结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进行有效引导,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内容,获得新的技能。实践中可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引导非常反感。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有针对性的分组。将操作技能娴熟的学生搭配操作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学生,以此可形成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语
简而言之,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并学会信息操作技巧,以此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唐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5,13(1):118-119.
[2] 买买提热西提·吾买尔.浅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J].亚太教育,2016,11(10):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