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法律意识形成构建研究

2017-09-01匡万兴周君刘玉唐义红

法制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医学生

匡万兴+周君+刘玉+唐义红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中尖锐的医患矛盾,培养具有强烈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刻不容缓。如何有效构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数据中了解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再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对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开辟出新的途径,为培养新世纪综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063-02

一、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笔者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生对一般医学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医学院校法律教育的相关问题。共收到问卷517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调查对象都是医学生共有500人,男生173人,女生327人。其中护理专业48人占总人数的9.6%,临床专业122人占总人数的24.4%,其他专业330人占到了总人数的66%;先用Epidata3.0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经过统计分析,医学生法律意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学生法律知识不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掌握的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医事法律知识却严重不足,仍然有大部分医学生对于自己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不是很明确。但是除了这些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还应该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呈现出的另一方面,目前参与调查学生中有90%对相关法律有学习的热情,他们愿意更多的了解与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这是在暴露出的问题中凸显的有利一面。

(二)医学生法律能力欠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仍有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在遭遇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时,不能依法处置相关证据,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淡薄。当法律的正义与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保存自我成了第一选择,而不是维护法律正义。这些明确展现出了在校医学生的法律能力出现了极大欠缺的问题。

(三)医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医患关系中,医学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患者权益至上的服务意识,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范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医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够,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导致部分医学生能基本辨别是非,但态度不坚定,对今后职业中对价值的判定有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四)医学生法律教育未受重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主要从课堂和网络中获得法律知识,但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的传统的法学理论教育,缺少与医学相关的法律实践教学,不能充分的给医学生展现出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医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模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法律教育未受到正真的重视。

二、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患者权益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医患合同关系的形成于患者就医时,因此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并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医務人员身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是法律意识不高,就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在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再培养法律意识就比较困难,因为此时作为医务人员的医学生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要兼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自身法律意识的提升无暇顾及。要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就必须在医学生在校期间大力培养法律意识。

(二)有利于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部分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于患者在进入医院得到治疗之后却发生正常死亡的现象难以相信,又或是在医院或相关医务人员那里没有得到自己能够理解的答复时,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对有关的医务工作者大打出手或采取极端的手段,严重威胁到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安全。于是具有深厚的法律意识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就成为医务人员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最主要部分,随着医疗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患纠纷也越来越普遍和复杂,处置不好则会增加医疗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给医疗卫生机构的名誉带来严重影响;因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构建

要改变当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严峻现状,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新理念

1.学校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主渠道

医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法律学习来获得法律知识和逐渐形成法律意识。医学院校应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新理念。注重在校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中来,从而在思想上逐渐改变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知识学习,而不重视人文教育特别是法律教育的情况。

2.社会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方式

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会不知不觉受到社会教育的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虽然社会中舆论导向和公众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影响存在于医学生法律思想的内部尚未显露出来。但通过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让医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了解社会大众对医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大力在社会公众中宣传法律知识,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水平从而对医学生法律意识产生积极影响。

3.自我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要求

医学生要切实认识到法律知识在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等理念。积极主动接受法律教育,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医学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律事务,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处理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二)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式

在实践方面可以从改革法律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法律教学水平、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采用多种途径等多种教育方式着手,对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

1.改革医学院校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毫不夸张的说,每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严重缺乏人文知识已经成为医学生知识体系的常态。这主要由于大部分医学生在高中时期主要学习理科知识,较少涉及文科知识。在被以教授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录取之后,就进入医学院校学习,造成医学生集中学习人文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有限。要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目前的法律课程设置,将法律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前后内容的衔接递进。

2.提高教师法律专业水平。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他们是引路人,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法律教育过程也不能背离这个规律。笔者认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原有师资队伍需要整体提升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开展再培育工作,缺医补医、缺法补法,将他们打造成融医明法、内外兼修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第二,引进新人才,加大与医法教育领先高校联系,跨区域调动人才,优势互补。通过以上教师人才的开源,达到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带领医学生走进法律世界,最终完成整体法律意识的构建工作。

3.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从医院方面来看,教学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扮演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加强管理。医院在不与上位法冲突的前提下,制定出临床实习生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其次,做好岗前培训。在临床实习轮转之前,组织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和院内各科室的具体管理规章。最后,强化带教老师法律教学意识。带教老师要在加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寓法于教,展示法律知识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运用的。总之,通过实习期间的法律实践,使医学生的在学校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得到具体运用和掌握,让法律意识得到升华。

4.采取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打破医学院校传统法律教育的困局,让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首先,在法律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医学生对医患纠纷案例进行实际模拟;其次,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如开展模拟法庭,让医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医患双方的看法;再次采用法律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另外还可以开展培训讲座,邀请知名法学专家进行讲学,让学生感知真实的法律工作,让学生明白法律系统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

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达成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法律教育只是一个阶段,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综合作用,才能使医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

[2]李喜.淺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02):35-36.

[3]阎辉,李志远,马利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03):272-274.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医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