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
2017-09-01农兰艳
农兰艳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在抽象性知识的影响之下,虽然中学生认知水平较高,但他们可塑性、模仿性依然较强,中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也是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根据现代化教学要求,转变传统的解题思维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形式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 解题 习惯 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解题属于综合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在解题中,可以提高各类知识的应用能力。且中学数学属于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知识,在具有抽象性与严密性特点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产生一系列的矛盾,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从小的解题习惯不好。虽然中学生认知水平较高,但他们可塑性、模仿性依然较强,中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也是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教育中需要科学应用数学知识特点,科学开展解题习惯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审题行为习惯
对于审题而言,是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程序,只有深入、细致的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明确数学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的每个要素进行分析,在细心分析的情况下,养成踏实学习的品性。审题就是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移的过程,解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等,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必须从问题的已知角度出发,对各个问题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掌控,在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掌握问题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不可以出现盲目拼凑数字或是符号的现象,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教师模拟演练
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数学问题,一边在黑板上示范审题流程,引导学生全面搜集问题的已知条件与关键词语,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解题的现象。
2、强调多读
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多读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读整体,即粗略读懂题目的大致要求或意思;第二遍,读细节并看清具体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第三遍,读关键,边读边思考,找到解题方法或捷径。
3、做好标记
读题时不仅要用到眼和嘴,更要用脑伴随思考。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一学生,还可以用手帮忙,边指边默读,避免观察不仔细,感知笼统,忽略细节。比如将题目中相似字词混淆,漏看了关键字词,导致审题错误。
二、仔细答题
1、深思熟虑
学生在读完题后,切不可贸然直接下笔解题。一定要在头脑中先思考好解题的步骤、方法,以及规划书写的布局、格式等。
2、善用草稿
草稿本应该是学生解题的一个好帮手,可是很多学生却懒得打草稿或不会合理地打草稿,视“草”如草。规范草稿本的运用,使草稿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正如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所说:“草稿纸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草稿纸运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注意自身在教学期间行为的规范,严格要求自身写作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要求学生做到:(1)草稿整洁,字迹端正;(2)书写规范,分布清晰;(3)勤于草稿,多写多画。总之,把草稿当成作业一样认真对待,使其成为真正的解题好帮手。
3、细心运算
计算是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技能。答题的正确率主要是看计算的正确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使其在细心考虑各类运算问题的情况下,减少其中存在的失误。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抄题,认真计算,简便优化,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使其在解决问题之后,可以对答案进行验算,及时发现错误现象,并在最短时间之内将错误结果改成正确结果,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同时,在学生养成良好检查习惯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1、分析错误类型
教师搜集常见的错误类型,以正面练习的形式安排在做一做中完成,有计划地让学生提前接触,以引起学生注意。但尽量不给学生提供反例,避免起反作用。
2、学会检查方法
第一步是仔细检阅自己是否完成了题目的全部要求。第二步是看单位有没有遗漏,有没有作答。第三步有时间可以重新审题检查,简单的题可以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或检查草稿。特别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草稿纸上再计算一遍或者是验算。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也可以多运用估算法、逆推法等来检查计算过程,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3、反思解题过程
反思习惯很重要,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将老师传授的知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解题后,如果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以及他人的学习经验,就能使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澄清差错,深化理解,认识规律,提高能力。
四、善于鼓励,树立运算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运算,培养他们的运算信心,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去领导学生从一些容易的题型开始,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只要坚持训练,就能熟练准确计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另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运算,运算过程中,不能中途放弃,直至运算到最后一步。每成功完成一步的运算,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很多计算能力差的中学生来说,缺乏信心就等于中途而废。他们大多数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似乎很容易,但是自己提笔运算起来就困难重重,从而导致“难算、懒算”的心态。其实,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当初也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信心。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慢慢地累积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运算的信心。
总之,好的解题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之一。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们教師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