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县里的女英雄

2017-09-01唐黎标

党史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兴国县兴国游击队

唐黎标

江西省兴国县是个名副其实的将军县、烈士县和红军县,每天都有许多人前往该县祭拜红军烈士。该县还广为流传着3位留守后方的坚强女红军的故事。

九连山游击队的秘密联络员曾宪招

1914年寒冬,曾宪招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的一户贫穷农民家庭。她一年四季都穿着草鞋上山砍柴。1929年的冬天特别冷,她第一次出远门挑着柴禾进县城卖。这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

兴国县城到处喜气洋洋,穷苦百姓都拿着布袋子排队领粮食,一个个头戴红五星的军人扛着枪,他们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曾宪招从未见过这样的军人,她把柴禾放街边也去看热闹。一打听才知这些扛着枪的军人是红军。红军——这名字听起来多亲啊。她发现许多青年都在广场报名当了红军,看到参军的青年胸戴红花,她情不自禁也去报名。可首长嫌她15岁年龄不够没收她。她不灰心,认为年龄小不能当红军但可以留下洗衣服照顾伤病员。首长很感动就答应收留了。她每天给红军洗衣服,帮着照顾伤病员。有个伤员是连长,在每天听他讲革命道理的启发下,她开始学习识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走上解救天下穷苦百姓的革命道路。

1934年秋天,国民党军队攻取了兴国县城,红军撤离兴国县后,敌人成立了清乡委员会,制定了“联保”“联坐”制度:强迫当地百姓不能与红军有联系,或者“一人通匪,十家连坐,一家窝匪,十家同祸。”在红军撤离兴国县城时,因战争残酷红军未把曾宪招留在了苏区,让她坚持发展地下游击队。

为不连累家人和乡亲们她决定暂离家乡,女扮男装到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地方当挑夫,试图暗中寻找党组织。有一次在挑货途中遇到国民党铲共团,怀疑她并施以严刑,她誓死未吐露半字。他们对她无计可施,又见颇有几分姿色,于是以50块大洋把她卖给农民谢新元为妻。谢待她很好,两人自愿结为夫妻。

1935年春的一天,曾宪招正洗衣服,突然进来几个陌生人讨水喝。等她倒水时,其中一人轻轻唱起了《国际歌》,随后,另一人又唱起了《暴动歌》。这流行苏区的革命歌曲,她也会唱。听到他们在唱革命歌曲她仿佛像见了亲人似的。但她没有马上相认,因经常会有国民党特务半夜冒充失散的红军,若老百姓开门招待他们,就马上遭到杀害。

经过暗中观察,这些陌生人每天上山摘野果充饥,对村里的群众秋毫无犯。她断定他们就是失散的红军。第四天在洗衣服的蓝子里藏了些干粮并特意选了个偏僻无人的小溪边,边洗衣服边用方言唱了起来:“春天五月木棉开,百姓盼着红军来,地主老财全打倒,穷苦百姓分田地。”这时,在小溪边林子里摘野果的陌生人也唱了起来:“红军当兵为穷人,穷人革命心相同……”这是一首革命山歌,知道的人很少。她进一步断定:他们就是失散的红军。她提着蓝子前去林子里相认,拿出干粮并表明自己是留在苏区的女红军。

这几个人是项英和陈毅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员,在一次反“围剿”战中为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不幸与部队失散。他们根据中央分局的指示决定留在九连山坚持游击战争。在他们的秘密联络下,附近农村一些思想进步青年也暗中参加了游击队。这支游击队经常打击当地的地主老财并将其粮食分给贫穷百姓。国民党军对这支游击队恨之入骨,多次派兵“围剿”,为保存实力这支游击队被迫转入九连山密林。

国民党妄想把它困死在九连山中,为断绝它和群众间的联络,规定百姓每月初一和十五为上山砍柴日,其他日子不准上山。在允许上山的日子里,曾宪招联系一些穷苦百姓把粮食、食盐和药物暗藏在挑柴的竹杠中并把这些竹杠丢在山上。下山时又砍新竹杠挑着柴禾下山。山上的游击队就靠这些“捡”来的食物度过一次次难关。她秘密充当联络员,为山上游击队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难题并坚持送了13年粮食,直到解放。1951年冬她参加围剿土匪时不幸受伤。1952年丈夫病故,她回到阔别19年的兴国县老家。因自己身体不好等原因她放弃了组织为她安排的工作,与当地一个农民组成新家庭并以一个红军战士的本色过着简朴的农家生活。

为坚定信念坚守72年的池煜华

池煜华是江西兴国县农村的一个穷苦农民,1920年9岁的她嫁给了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她在夫家生活了8年直到1928年冬才正式圆房。夫妻俩都是深受地主剥削和压迫的穷人,因此当12月28日发生由中共兴国区委、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发动的兴国暴动时在池煜华的大力支持下,李才莲也投身参加了这次暴动。之后她跟随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参加了革命。

池煜华成了一名红军家属。她忍受着新婚别离的痛苦开始了漫长的等待。1933年她听说有一支工农红军驻扎在宁都县。她决定到宁都县打听丈夫的消息。苍天有眼,她不但见到了日夜想念的丈夫,还意外见到了毛泽东。几年不见原先那个土里土气的丈夫成了英姿飒爽的红军军官。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真是个幸福的女人,为丈夫而骄傲。由于战争不方便带着家属,李才莲鼓励妻子留在后方干些支前的工作。池煜华连连点头。临别之际丈夫握着她的手说:“战争年代谣言多,不要轻信我牺牲的消息,革命成功的时候,就是我们团聚的日子。”她笑着回答:“我等着革命胜利的到来,我等你回家团聚的时刻。”就这样,两人依依惜别。

1934年9月的一天,池煜华接到中共兴国县委同志捎来的一封信,李才莲在信中告诉她,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将要进行长征。这是她收到丈夫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书信。后来好长一段时间再未收到丈夫的任何只言片语。但她始终坚信丈夫还活着,他只是工作忙碌顾不上回家看望自己。为早日见到丈夫她开始打听有关红军和丈夫的消息,整整一年多的時间走遍整个赣南山区。她寻夫的执着感动了许多红军官兵,但大家都不愿把李才莲牺牲的消息告诉她,怕她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只好对她说:“李书记去前线打日本鬼子去了,等抗战胜利了自然就回家了。”她听后觉得有道理,丈夫是个肩负重任的红军干部,他不能只顾儿女私情啊,便带着满心欢喜回家等候了很长时间。

直到1949年兴国县全面解放,李才莲仍未回家团聚。乡亲们劝池煜华改嫁,但她始终认为李才莲还活着。她用拼命工作来排除内心的强烈思念。她连续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守候了40多年的她意外地看到李才莲的名字刻在兴国县新修建的烈士纪念碑上。这才证实自己心爱的丈夫已于1935年2月在一次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1岁,他是跟随毛泽东闹革命的红军将领。她抚摸着丈夫的名字喃喃地说:“才莲,你没有死!你没有死!你已经活在了我的心里!”

为革命忠贞不渝的女秀才李美群

李美群的母亲一连生了9个女儿,因没男孩她家没有少受地主恶霸的欺负。她排行第四,父亲为让母亲提早生育男孩,她还未满月就被送了人。好在养父母疼爱她,把她当男孩看待,还花钱让她上了私塾。她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用功读书,能写一手好文章,在当地有女秀才之名。

1928年12月28日,李美群参加了兴国暴动,后又认识了志同道合的裁缝师傅钟延章,两人自由恋爱结为革命伴侣。后来,钟跟随红军部队离开了家乡,李美群则留在苏区搞支前工作。红军部队缺医少药,她就利用城里白军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带一些油条、油炸米馃、油炸鱼丸等香甜可口的点心,换取白军的子弹送给红军部队。身为很有才华的女干部,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她经常编写一些红色标语来唤醒民众,这些标语简单易懂,让百姓看到了希望,让地主恶霸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要革命就会有牺牲。1931年6月,钟延章在第三次反“围剿”时不幸牺牲,李美群得知后强忍悲痛,继续挑着干粮和草鞋送往前线。她的忘我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倪志善的心。倪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征得组织同意后二人结为革命夫妇。就在此时,中央号召扩大红军,她不但为新婚的丈夫报了名,还将前夫的哥哥、自己的亲弟弟送到红军队伍。她弟弟是李家唯一的男丁,一开始父母亲死活不同意,她花整整一晚上终于说服了父母。弟弟李启焕后来编入红军的特务连,多次立了战功,在红军中受到称赞。

1934年,李美群生下一女。因她特别敬佩苏联的列宁便特意取名:“钟全列”,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女儿出生第三天她就一心一意投入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工作中去。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军队攻打兴国县城。危急时刻她得悉第二个丈夫牺牲的消息。10月,国民党军疯狂地向兴国县城进攻,李美群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尽快赶到宁都去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她抱起爱女亲了几口,然后“狠心”交付给了年老的婆婆。听着爱女哇哇大哭的声音她强忍泪水跨上战马扬鞭而去。多么催人泪下的场景啊,这就是今天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马前托孤”雕塑的真实原型。

红军长征后,李美群组成游击队转战在宁都、兴国等山区地带。1935年1月,正是大雪纷飞的严寒季节,她因弹尽粮绝而被俘,在监狱里受尽折磨,不久病故,时年25岁。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兴国县兴国游击队
山歌迎你到兴国
西和赞歌
弟弟会爬啦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兴国之歌
赏花海
手术病人大多吃错了
兴国县着力打造水保生态体验园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