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的秦基伟

2017-09-01韩洪泉

党史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日记部队

韩洪泉

作为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家,秦基伟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具有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毋庸置疑,在新中国成立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特别是指挥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是其军事生涯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2013年底整理出版的《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为我们解读秦基伟成功密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勤于学习

秦基伟小时候只在私塾念过不到一年的书,识字不多,当连长时上级来了命令都要靠文书念。后来,他坚持学文化、写日记,表现出惊人毅力。从他所留下的大量日记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他勤奋学习的身影。在解放战争戎马倥偬的间隙里,他时刻不忘读书看报、学习提高,从中国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到苏联军事著作《士兵与统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参考资料》到《福建乡土史地》,其阅读面之广、思考之深每每令人赞叹。周恩来曾评价他:“文化人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堅持写日记,是秦基伟为学文化用的笨办法却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行军转战之际,他让警卫员在挎包里装上日记本,每晚睡前提醒他撰写。若当天实在来不及第二天定要补记上,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渡江战役当天,他蹲在长江大堤上豪情满怀写道:“伟大的渡江作战于今15时开始炮战,经6个钟头激烈战斗胜利成功将红旗[插]到江南敌人阵地上。”并详细总结了渡江作战的经验。在朝鲜战场上,有一次到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直到凌晨,警卫员忘了带日记本,他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当天的日记,次日回到军指挥所后再抄写到日记本上。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他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今天读他早期的日记,文字表达还不通顺,读起来感到吃力,甚至夹杂着不少错别字,但越到后来越能显示出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理论水平和大将气度。为写日记,他学会了查阅四角号码字典,连续翻破了两三本;一开始他将日记拿给有文化的战士,请他们帮助查找错误,与这些学生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在晚年深有感触地说:“说起日记,可以说它是我在战场上最亲密的伙伴。自从我开始记日记之后,就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过,日记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

秦基伟那种求知若渴的读书劲头,同样令人感慨。据他的老部下向守志回忆,淮海战役中的一天,曾在纵队前指看到他蹲在野战工事中读书,仔细一看竟是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敌机在头顶飞掠盘旋轰炸声不绝于耳,他则聚精会神旁若无事,尽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范。通过日记我们知道,这本《孙子兵法》是在双堆集战役中缴获的,他如获至宝地连续通读了3遍,第一遍认生字,第二遍解大意,第三遍悟其道,并结合战争实践记下了许多学习体会,比如:“该书的军事指导原理极有用于现代同国民党军队作战。孙子的‘正奇法即是阵地战及袭击包围迂回测[侧]击阻击等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适合用当时敌我力量条件所采取的作战方法和手段。虽然是古代的军事学,但就现时战争指导上来说加以现代的经验和部队的装备加以丰富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秦基伟还十分注重向兄弟部队学习。九纵刚成立时,他号召部队“虚心向老大哥——早于我们成立的三、六纵队学习,努力提高军事素质,提高政治觉悟”,“把我们九纵建设成一支具有高度军政素质、能征善战的野战部队!”不久,九纵加入陈(赓)谢(富治)兵团,他和九纵领导人又统一认识:我们是新纵队、小兄弟,四纵是三八六旅老底子,红军部队多,战斗作风硬,是老大哥,我们要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虚心学习,提高自己。大到大兵团的作战指挥艺术,小到野战班排的战术动作,凡有长处,均学为己用。通过在实践中向兄弟部队学习,九纵迅速地成长起来。新式整军运动中,经秦基伟提议,九纵专门派出大批干部前往华东野战军西线陈(士榘)唐(亮)兵团学习取经,从学习新式整军经验到交流战术体会,甚至礼节礼貌、接人待物等方面,莫不虚心求教。部队渡江南下作战时,他专门组织干部去第四野战军部队参观,学习老大哥部队的战斗作风和先进经验,包括城市管理经验和群众工作经验。后来的朝鲜战争中,秦基伟在率军出国作战前派出入朝见习团,到先期入朝的“老大哥”部队去学习;在接替兄弟部队担任防御作战任务时,又专门带领军前指人员及全军排以上干部1100多人先期赶到阵地上,向兄弟部队学习防御作战经验并熟悉新的战场。这既是其好学精神的延续,又为随后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严于自律

秦基伟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在大是大非乃至一些细枝末节上对自己、对部下要求甚严。他曾有过这样的回忆和反思:“回想[19]46年和平谈判时代在石家庄小组回来时,薄副政委[注:即薄一波,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对我的结论‘原则性好,灵活性不够,这不仅对外尤其对党内干部对同级对下级最容易使人不满意的就是生硬批评多于说服解释,因此常常是好意得不到好结果,反而被人所不能原谅不能接受。做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坚持原则与灵活的方式方法。”

原则性强、严于自律的优秀品格,贯穿于秦基伟革命生涯的始终。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肯轻易乱花单位一分钱。1949年在广州时,曾为买了表和笔而惴惴不安:“今天是我参加军队以来经个人新手用钱最多的一回,历史以来我没有买个表笔,今天是若干同志给我推动鼓励使我下了决心,然而这个决心的基础是应该感谢兵团首长的关心,如果不是兵团批准报销让我这样买表笔,那是可以说肯定没有这个决心的条件了。”在日记中,他经常反省自己的政治素质、个人修养、同志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和苗头,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秦基伟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战士却十分关爱。身为纵队司令员、军长,他仍努力要求自己与战士保持一致。1949年部队经大别山向长江挺进时,正值春雨连绵,山路难行,他常常让出自己的乘马给伤病员骑,并把从太行山带来的一双没有舍得穿的新布鞋拿给打赤脚的战士穿上;部队埋锅做饭时,他发现来自北方的炊事员不会做大米饭,便亲自示范。战士们编唱快板赞扬道:“军长下伙房,米饭格外香!”在翻越大山时,他亲自帮战士扛轻机枪,队列中的战士们深受感染,逐一传递口令:“往前传,军长背机枪。往后传,军长背机枪。”两广战役期间,秦基伟率十五军一路追歼残敌,他一边组织行军一边动员官兵:“同志们加油追呀,不要吃饭,不要睡觉,再坚持一下,啃口干粮,喝口水,能往前走就决不停下,追上就是胜利,我秦基伟就在你们中间,跟你们一起跑,我也是一个背包一个粮带,除了比你们多扛一支枪,还比你们多了一把年纪。我呼吁同志们看着我,我不停下,你们就决不能停下!”在他的鼓动和带动下,全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胜利完成了追击任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秦基伟对此深有感慨:“一个指挥员的模范作用对于下级干部和战士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特别对于解放战士更觉得他们从前当官的对士兵只有打骂,而解放军的干部如此爱护他们,感动极大。”

勇于纠错

肯于承担责任,勇于纠正错误,容得下尖锐批评,听得进逆耳忠言,这是秦基伟的一个突出优点。解放战争时期,他治下的九纵和十五军,民主作风之好是广为人知的。他后来回忆说:“有意见就提,错了就改,没错也引以为戒”;“纵队的3个旅长,张显扬、向守志、崔建功都是强将,旅的政委冷裕光、余洪远都是久经战争考验的,……他们对我有意见也照样提,吹胡子瞪眼也是有的,但大家从来不计较,该放到什么位置还放在什么位置。”对于上级和领导的批评,秦基伟更能倾心听取、虚心接受,从而不断改正错误、提升素质。

在太行山期间,秦基伟曾挨过刘伯承的两次批评,却感到“批得心服口服,甚至可以说批得痛快”。其中一次是在行军途中路过一座桥时,秦基伟平时骑的骡子怎么也不敢上桥,他非常生气,就让马夫在前面硬牵,他在后面掏出手枪,“叭”地朝天上放了一枪,骡子吓了一跳,向前窜了一步。就这样,秦基伟一枪一枪地放,骡子一步一步地跳,一直跳到河对岸。他当时只有30出头,虽然是领导近万人的司令员,毕竟年轻气盛,难免闹出这样一场恶作剧。没想到这件事当天就被刘伯承听说了,把他叫去批评道:“你呀你秦基伟,你那个游击习气什么时候能改掉啊?这么大个司令员,怎么能跟牲口作对,开枪吓骡子,亏你想得出来,像小孩子似的,让战士们怎么看你这个司令员?”秦基伟承认了错误,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1947年下半年九纵出太行山南下作战之初,由于纵队新组建以及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连续几仗都没有打好,伊河阻击战中纵队机关还差点被敌整编三师“包了饺子”。10月22日,纵队在河南鸣皋县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总结教训,秦基伟发动大家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多从指挥上找问题,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听取意见。他说:“纵队虽然是新的,但我这个司令员不是新的,作为一号首长,作战的得与失,我都要负主要责任。”他带头发扬军事民主,展开自我批评,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要求大家,要当一个尊重知识的有心人,当一个爱动脑筋肯钻研肯学习的明明白白的指挥员,不能当那种仅凭匹夫之勇、光会了死打硬拼的二愣子干部。他在充分发扬军事民主的基础上,提出“边打、边学、边建”的方针,使部队建设和作战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了极大改观。他在当年底总结道:“我们一面战斗一面建军,我们开始学会了打歼灭仗的军事思想和技能,我们学会了适合新区环境的工作非战即练非练即战、便[边]打便[边]学的方法。我们改变了军区分区工作安静环境的工作习惯。鸣皋会议之后,部队空前进步,党的工作及支部在连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进步。”应该说,这种直面问题、勇于纠错的精神,是他能够不断而全面地进步成熟的重要因素。

邓小平的严厉批评同样使秦基伟受教良多。1948年10月,中原军区发起郑州战役,秦基伟率九纵立下首功,并被任命为郑州市警备司令员。他比较喜欢河南的豫剧,平时连续作战难得有机会欣赏,现在进城了便决定忙里偷闲去看场戏。一天晚上,他安排好值班,便换上便衣悄悄来到一家剧场门口,自己掏钱买票进去看了起来。偏巧邓小平打电话找他,一听说他不在当时就发了火。司令部值班参谋如实报告:“秦司令员看戏去了。”第二天,邓小平便就此事通报中原野战军,对秦基伟进行严厉批评。秦基伟晚年忆及此事时说:“受批评,自然不舒服,但仔细想想,这个通报批评也是该挨的。郑州刚解放,工作千头万绪,敌情仍很严重,我作为郑州警备司令,哪能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如果部属们也学我的样子,岂不乱了套!”

善于总结

军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那些善于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熟,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推进实践,这也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高级指挥员成长的一条普遍规律。秦基伟对此非常重视,指出:“我的经验是边打边学,每战必须进行研究总结,教育自己提高部队。”“凡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及广大群众的实践和经验能够总结得起来,能把现有的经验提高到理论原则,这是十分必要的。”每逢年终岁尾、每次大的行动或任务完成后,他都会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从保存下来的文字看,这些总结折射出其思维能力、军事素养及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渐臻成熟。

1948年8月15日,他在作九纵南征作战一周年总结时,提出了对战略反攻的历史意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价值等问题的思考认识。12月,他在日记中两次深入总结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从作战的规模、时间、伤亡、性质、过程等方面作了详细检讨分析,在战斗结束4天后从思想准备、战役指导、战术思想8方面详细总结了经验。1949年4月部队顺利渡过长江后,他蹲在江堤上奋笔疾书作战简况,写下2000多字的《强渡长江记》。12月两广战役结束后,他分别从总体形势、战略战术、战斗过程、指战员主观能动性等因素总结经验,并查找了缺点和教训。

军事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訓。总结失败的教训无疑大有裨益,也更需要勇气和度量,秦基伟颇有这样的勇气和度量。解放战争时期的日记中,他在每年的最后一天都要对一年来部队工作和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作一番全面总结,尤其对存在的问题作深刻反思,列出下一步改进的打算。比如,他在1947年底有如此反思:“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过去对野战指挥缺乏锻炼,因而表现在指挥上不灵活,不善于掌握战争过程的火色,在战斗中不够机智顽强。因而九纵从成立到现在虽仅四个半月,然而在运动战中打得不够漂亮战绩不大。……其次是在复杂环境中独立决定方针指挥深感不老练不冷静,表现急躁,容易冲动,过[个]性强。”我们看到,在1948年特别是郑州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秦基伟和他的九纵又在血火淬炼中有了大跃升。

秦基伟既重视教训的及时总结,又重视经验的理论升华。他指出:“不善于总结经验或者说只能从现象上看问题而不能把许多生动丰富的实践加以概括到理论原则上来认识不能提高,这是文化水平和政治理论原则性的低下。”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日记中保存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他晚年参考日记整理出的近30万字的《秦基伟回忆录》及最新出版的近80万字的《秦基伟战争日记》,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事因难能,故而可贵。他这些优秀品质,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努力学习;他留下的这些知识财富,历经岁月的磨洗而愈加彰显其宝贵。

(责编 兴柱)

猜你喜欢

日记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老部队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