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憾的行走
2017-09-01徐弈辰
徐弈辰
昨天是完满的一天——我细细品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将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大明历史以巧妙的笔法一一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不乏精彩之处,以朱元璋起义那一段辛酸的开国史起,大明国史就不乏亮点镶嵌。灭陈友谅,击蒙古族,七下西洋,除日本寇,败皇太极,等等。
当然,作为30年来最畅销的书,它里面必定少不了感动的元素,宁死不屈的邓子龙,舍生取义的于谦,鞠躬尽瘁的孙承宗……然而,令我真正潸然泪下、心潮澎湃的,却是一个平民,一个不平凡的平民,他的名字叫徐弘祖,他还有一个名字——霞客。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即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当时徐的父母并没对他大发脾气,说那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话,而是随着儿子的喜好任他游历华夏山水,这一行为在当时封建专制的时代是被人所无法理解与不屑的。可我却从他那种不慕名利寄情山水的行为中体会到了自由思想的萌动。
徐霞客一生在美丽和艰辛中度过。高山深涧,生死的考验;悬崖危岩,每一秒都历练着不屈的灵魂。多少次陷入绝境,多少次断粮断水,病痛缠身,几近丧命。但他依旧饱览了江山美景,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记在册,是谓《徐霞客游记》。
霞客最后一站是云南大理的鸡足山。他本意非此,只为“情义”二字。有一个法号静闻的和尚一心向往鸡足山上的迦叶寺,他素闻徐霞客好游山玩水,于是有意携他同往,“侠客”也一口答应。可惜,才到广西,静闻就因病去世了。当时的徐霞客已无多余盘缠,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困难与危险的,而且他的身子也越来越虚弱。然而徐霞客不愧为江湖豪杰,“情义”二字他看得比谁都重。于是千里迢迢赴往大理,只为一个约定。将静闻的骨灰埋在了寺庙里,后不幸染病被送归故里辞世。霞客一生跌宕起伏,虽然艰辛劳累却丰富多彩……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这是一个值得感动的时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正式出游。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足迹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
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行走是霞客人生的意义!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比如发现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了不起的论断。他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没有仪器,凭目测步量,何其可贵!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在古人眼里,他也许是一位行踪不定、好游山水、不思进取的怪人。放在今天,他一开始仍然可能是不合常理、一意孤行的纨绔子弟。然而,在我心中,他做了自己爱做的事,顺从了本心,敢于拼搏,执着向上,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用他持之以恒的行动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土地上留下了最绚丽的一笔,也用他可贵的行走向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书写了伟大的奇迹。
有一天,当我们登临绝顶赏湖泛舟时,可曾想起在三个世纪前的今天,有一个执着的人,用他朴实的双脚踏遍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如今的我们念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要思考,支撑他或是可以支持我们现在的,光是一个梦想太过邈远,而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真正了解自己想做什么,用双脚的行走去践行梦想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就会像徐霞客说的:“我只是一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