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探讨

2017-09-01张艳敏汤爱琴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态文化

张艳敏+汤爱琴

摘要:指出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绿地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大中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提出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如何让校园绿地环境做到既能体现生态理念,又能蕴含文化内涵。

关键词:校园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2703

1 引言

校园建设具有学校性质多样化、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及其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等特点。学校园林绿化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显出各自特色并取得优化效果。大专院校的学生们各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思维判断力都很强,因此,校园环境设计在满足基础的应用功效后,更应重视构思和表示主题的含蓄性。同时,还应重视学校本身所具备的特有的文化气氛和特色,并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去,从而创造出不同特点的校园环境。

本文以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大专院校校园绿地设计的一些思考。

2 研究区概况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址位于郑州市桥南新区,东邻文化路,西接东风渠,南靠英才路,总占地面积636亩。

新校区周围分布着黄河迎宾馆、省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地处邙山绿化生态带区域内。新校区绿化设计总面积为318960 m2,绿地面积为122090 m2,绿地率为38.3%。

3 设计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同样的,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应蕴涵启发性和引导性。故结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所特有的校园特色,采用具有现代环境艺术的新理念,通过新颖的立意构思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园林艺术手法,将学校内各种功能性空间精神化、艺术化;将清新、隽永的文化气息及校园特有的青春朝气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绿色的、放松身心的家园、乐园、花园。

4 设计原则

4.1 以人为本

在把握校园总体规划,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绿地,系统地划分空间,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统一的绿化体系。设计中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充分肯定学生钟情自然,寄畅绿意的审美需求,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能够交流学习、启发智力;沉淀思绪,憩息心灵的舒适生活空间。同时,各类景观设施不以单一的景观效应为目的,更考虑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达到人性化设置。

4.2 突出学校文化特色

充分挖掘河南商专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商专丰厚历史的深层挖掘,用一系列校园景观、小品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目的。

4.3 注重生态

校园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以校园院墙为界构筑一条东西走向的休闲林荫景观带及南北走向的城市景观绿化防护林带,使生态环境建設和功能建设同步进行,也使生态环境在校园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营造一种贯穿统一的自然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要素,探索创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再生的空间联系。

5 景观构思及园区划分

5.1 景观构思

本环境绿化方案将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景观规划提炼为“一轴、一带、一环、六景区”。

5.1.1 一轴

规整的构图,直线的分割构成了主入口景区简洁流畅的整体印象。主入口景区是校园的景观主轴线,在此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校志牌、旗台、世界地图地雕广场。正对大门的立体景观——大理石斜面浮雕上面凸现出河南商专的校标与校志,多边形的高层叠水自顶部的三角涌泉汩汩流出,成为校志牌活泼的背景(图1)。

欧式的几何形大草坪,层层跌落的池水,静与动,平面与立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表现了商业在中原大地的源远流长,又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商业及其文化的重视。

世界地图地雕广场放置在一个被抬高的平台上,周围的草地由发射状的道路分割成块,形成四通八达的景观空间,喻意着商业及其文化的发展需要放眼世界,开拓广阔的空间。

5.1.2 一带——商贸之路

这是一条贯穿学校东西的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带,浪花形的模纹图案让人联想起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贸易船队,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也是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古代的“重农抑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直至今天中国商业的蓬勃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商业步履维艰地从远古走来,为今日的文明史添上绚烂的一笔。景观带中间散落着一些刻字景石,形成悠然随意的风格,同时又展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5.1.3 一环——海纳百川

为综合实验楼内、外两环道所围合而成的环状绿带空间,波浪形的道路穿插其中,形成自由活泼的步行空间,间放景亭、文化景墙、休闲坐凳等休憩设施,游路又被延续中心水景的水溪、草溪所分割,阡陌交织,高雅而妙趣纵生。

此处广植白玉兰、碧桃、日本晚樱、红叶李、郁李等观花植物,形成春花烂漫、桃李缤纷的植物景观,营造出一种学习、交流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

5.2 主要景观分区

5.2.1 中心水景广场

中心水景广场位于景观主轴与景观带的交汇处,半圆形的空间被折线分割为中央旱喷广场和两个对称的水体。下沉式的旱喷既界定了空间,又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交流场所。两个水体中分别立有四大发明雕塑,它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同时也喻意了学子们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下去。

5.2.2 清流叠翠

为综合楼的外环与宿舍楼之间的绿地,微螺旋的多层跌水和弧形花架构成景观的主体,流动的水源自然地成为人们视觉的聚焦点。曲折流畅的游路、草溪和花带穿于绿地中,构图优雅,植物配置简洁疏朗,乔、灌、草合理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赏,可憩的优美环境。

5.2.3 玉帘听音

位于宿舍楼中心广场区。以铺装为主的绿地,排列整齐的树池形成规整的欧式风格,水帘亭则是整个区的景观要素,水自亭顶倾流而下,形成一圆形的帘幕,落入池中达到一种飞珠溅玉的景观效果,尤其在夏季,在浓密的合欢树荫下,听水珠溅落的清音,格外神清气爽。而“流淌”于男女生宿舍楼间的鹤滩与花溪似乎是以水帘亭为源头的延续,花溪以珍珠梅,各色月季,迎春和南天竹汇成,多彩芳香;鹤滩由白色水洗石铺就,间植三五白皮松,滩中有石代礁。整个景区,音、色、味俱全,实为一个休闲、会友的好去处。

5.2.4 七彩流香

位于学生餐厅区,为学校北部一处主要景观点,也是生活区较为重要的人流集散地。故构图上采用了直线与圆的结合,空间分割简洁明快,形成具有现代园林风格的小型广场。旱喷、花坛、水池、模纹成为视觉中心,花台、拉膜廊则为学生们提供了茶余饭后停留、歇息、交流的场所。

5.2.5 疏林草地

该处是后勤服务浴池周围的一块绿地,简单实用的景观小品及坐凳巧置于游路中,植物以红叶李、红叶碧桃、龙柏、圆柏、黄杨球为主,營造出季相丰富,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其中又有私密感强的“镜湖残雪”景点,为一个长形的水面,如一面明镜,沉静简洁,倒映着天空和大地,纤细的堤道,规整的绿篱,优雅的银杏和高贵的雪松围合了一个静谧的园林空间,以秋冬之景最胜。绿篱间散布园椅,是读书,交谈的佳处,同时又与外围的疏林草地形成一个闭合一个开放的一个静谧一个疏朗的强烈对比,令人产生“别有洞天”之感。

5.2.6 春华秋色

该处为后勤服务浴池以东的一块绿地,简单实用的景观小品及坐凳置于游路中,绿荫浓郁的紫藤花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半私密的交流空间,植物以红叶李、红叶碧桃、银杏、黄山栾、石楠为主,营造出季相丰富,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

5.2.7 水庭和草庭

该处是主教学楼的天井部分,分为水庭和草庭两个主题。同样的构图,不同的气质与风情。水庭别致小巧,选用核桃树配景,散发出山野的香气;而草庭隽秀清幽,横斜几杆翠竹,竹下散卧几方拙石,流露书院气息。

5.2.8 书院幽香

该处位于图书馆的东部,包含竹韵箫风和梅径松影两个主题景观。竹的风韵雅致,梅的幽香清寒,松的肃萧挺拔都描绘出藏书之处的优雅高尚。

5.2.9 夏荫爽憩

该处位于图书馆与城市景观绿化防护带之间,构图以弧线为主,景石和老松构成图书馆出入口的对景。花坛与坐凳在高大乔木和紫藤花架的浓荫下,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休憩的清爽环境。简洁的空间形式赋予图书馆理性、严谨、快捷、高效的时代精神(图2)。

6 校园植物种植设计

针对校园及各景区的人文特点,植物既配置突出了季相变化,层次搭配错落有致做到四季有景,季季有花。又使其形成的季相景观符合特有的文化内涵及主题景观。在春天,碧桃、樱花、玉兰竞相开放。到了盛夏,紫薇、合欢、小叶女贞、栾树花开络绎不绝,各显其美,争相斗妍。仲秋时节,丹桂香飘校园,红叶李、银杏、栾树等色叶树,层林尽染。寒冬时,梅花、望春玉兰绽蕊吐芳,雪松、白皮松傲霜挺立。在植物配置中,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搭配,高低层次的错落,疏密有致的序列,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植物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

[2]吴国训.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析[J].科技广场,2004(9):107~108.

[3]刘 聃.大学校园空间设计[J].基建优化,2001(1).

[4]金敏华.浅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5]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6]胡 琦.立体绿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6(7).

[7]张 霆.浅谈高校校园景观生态文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3(3).

[8]张 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6(11).

[9]廖敏娜.大学校园养护现状及发展的几点建议—以福州大学城校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5(6).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