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味历史,以史为鉴管仲问责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7-08-31江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管仲

江涛

摘 要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变法大家,在他的治理之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尤其在问责方面是管仲治国思想的精髓。本文以管仲的《管子》为依据分析管仲问责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当下实际,思考管仲的问责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 问责思想 管仲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问责一直是最近强调的一个热词,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开始施行。全面从严治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取得了创新。权力往往与责任相伴相生,在责任缺失,职责得不到履行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套全面的问责体系去保证权力发挥应有的效果。在这里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帮助齐桓公完成春秋五霸大业的管仲在治国理政尤其是在问责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然后融入到实践中去。

1管仲问责及用人思想及启示

“天下无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管子·牧民》问责,问责问的是政府的责任,问的官员的责任。为什么我们要组织一次又一次的问责活动?各种特别调查小组深入到各个地方进行监督和严格的审查。为什么我们要在一个非常大的时间跨度上一直坚持问责的高压态势。究其原因是问责的结果不够理想。政府及官员的工作不是老百姓满意和放心的工作。

2管仲法治问责思想及当代启示

“且怀且威,明必死之路,开必行之门。”“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仲认为国家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要先公布法令。要将赏罚的标准、尺度、运行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公布出来。这样在问责的时候就会有严格的标准和依据。在国家运行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也会依照这一套规定行事,这样能够上下统一提高齐国在年末的考核效率。

“正直法度,罪杀不赦,杀戳必信,民畏而惧” 管仲认为法度必须要正直,有了罪行就必须予以惩罚,不能赦免。君主制定的法律必须要有效力和威严。如果有人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法律的尊严,百姓才能因为畏惧而遵守法律。“严刑罚,信庆赏”“管仲在权修和七法的这句话反映了管仲问责的另外一个思想,在严刑罚的同时要信庆赏,在对政府进行问责的过程中,对于违反法令作奸犯科的人要予以惩罚,震慑其他有触犯法律红线想法的人。同时在问责的过程中更大程度上要去发现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公务员。要对他们予以鼓励的嘉奖。问责不仅仅是“挑毛病,找麻烦”也是“寻榜样,树新风”的好机会。

3管仲“令顺民心”问责思想及当代启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在中认为一项政策之所以兴盛,在于顺應了民心。一项政策之所以废弛,究其原因就在于违背了民心。民心的向背决定了政事的兴废,同时也决定了国家的兴衰。管仲“令顺民心”的问责思想值得我们当代社会深思。在我们进行问责的准备工作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百姓的意见和观点。在进行问责的标准制定的时候要集智慧于民,问责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使得我们政府的工作是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工作,我们的政府是受百姓爱戴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队伍。所以问责标准如何制定,制定的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这里我觉得问责的结构要从传统的中央-基层的双层的模式转变为中央-政府-人民的三层的“汉堡包模式”。问责的对象是政府无论是高层政府还是基层政府都应该是问责的对象。苍蝇老虎要一口咬住,同时中央和百姓之间要有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联动机制。构建这种联动机制的关键点是我们广大的基层人大代表。百姓有问题可以直接向基层人大代表反映,由人大代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向中央高层反映。通过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样一个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将百姓的诉求反映到中央让中央充分了解到基层百姓的诉求。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绕过问责的对象政府这一环。让通过“中央-政府-人民”的汉堡包模式可以将问责的对象紧紧地控制在两个问责主体的中间。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之前双层模式中的“抓大不抓小”的问题。调动百姓参与到问责之中也会大大地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这些思想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在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已经有了雏形。可以看出我国的民主思想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理论渊源。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因为在齐国进行一系列的变法活动,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后世誉为“华夏第一相”。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里面的士子们根据齐国的档案资料记载以及民间流传的管仲的言行事迹汇总而成《管子》一书。主要记述了管仲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管仲对于问责有很多独到见解,对后世很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力:管仲评传[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翰光,朱幼文,戴洪才:管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管仲
管仲买鹿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