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育创新刍议

2017-08-31陈云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互联网+互联网

陈云华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职英语教学既面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快速革新的冲击,也迎来了师生互动增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等机遇。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研究互联网,深刻认识互联网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优势,理清“互联网+”模式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以“互联网+”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互联网+ 中职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从军用到民用,发展已有数十年的时间,特别是近十年来,互联网广泛运用于商贸、政务、传播、通信等领域。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与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已初步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互联网+”理念得到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同,互联网技术逐步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互联网正深入而持久地影响着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在国内,“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杨提出的,是指将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生态,但它不是两个或几个行业的简单叠加。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模式的新时代。2016年初,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进一步确认了“互联网+”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年底,教育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职业教育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的目标。在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下,中职英语教学迎来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的契机,正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教学的现状。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机会不多,“书本+粉笔+磁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向。近年来,从整个英语教育发展情况看,“互联网+”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微课、慕课等迅速流行,网上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站、软件、APP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具体到中职英语,情况又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中职英语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还不够深入,投入不大、推动不力、顶层设计不够,导致“互联网+中职英语”仍是少数学校和教师的探索性尝试,如利用电子邮件、班级QQ群、聊天室等工具有选择性地发布一些英语作业并进行讲习讨论等,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它仍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

(2)学生的现状。中职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口语、写作等运用能力更是不尽人意。以笔者所任教的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1602班为例,经调查,48.3%的学生中考英语成绩在60分以下(满分120分),83.6%表示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90.7%学生课后从来不主动学习英语。但中职学生对互联网和新事物感兴趣,愿意尝试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对网上视听、交互感兴趣,他们个人及家庭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比率非常高,几乎人手一机,这为推动“互联网+中职英语”模式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和潜力。

(3)研究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到教学信息化,再到当前的“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英语教学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2009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Monicarankin在Youtube上发布了在课堂上使用Twitter微博平台的视频,可谓开启了“互联网+教学”的先河,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英语系教授Mark Sample 提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接受模型(Twitter adoption matrix),设计了一系列涉及课后巩固、开放式讨论、教学反馈的“互联网+英语教学”应用专栏。紧接着美国高校信息技术协会建立了微博技术专栏,专题介绍微博及其教育应用设想。国内对“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起步略晚,研究还不深入,但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杨颖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互联网+”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平台选择、实施规范等问题;福建漳浦职业技术学校的陈惠源、四川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的肖敏、丰城职业中学的吕军等一批一线职业中学教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总体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的优势,提出了中职英语发展的新趋势、新对策;福建经济学校的陈春淋和云南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的卢婷婷分别研究了微博和微信运用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情况。

2“互联网+”对中职英语教育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结构重塑、尊重人性、生态开放、连接一切。当“互联网+”与中职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时,其独特优势将极大地改善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改善学习体验。中职學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基础差、兴趣低。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能够极大地改善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英语》第二册Unit 4 Sports,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填鸭式讲解,讲单词、讲语法,顶多做个课件或课堂游戏,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接受程度有限;如果运用“互联网+”理念,那么该课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微信群等平台,实现线上集体讨论、人人发言、实时评价、数据立即显现等传统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Let Ss master the words of sports, such as skating, gymnastics, boxing, diving, basketball and express their favorite sports and the reasons。而且,互联网突破了时空限制,在课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移动通信终端和网络就可以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几乎是把教师随身“带在身边”。

(2)共享教学资源。传统课堂也讲究教学资源的共享,比如教师公开课、教辅材料的运用等,但限于技术手段滞后,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无法跟“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相比。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可以说是海量的,应有尽有,甚至可以细分到适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北京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微课网,就是国内首家中学生ESNS学习社交网络,其不但提供初高中各类学科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汇集全国顶级名师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通过简单注册预约就能享受顶级名师指导的共享成果是“黑板+教材”的传统课堂和教学模式无法达成的。

(3)增强教学互动。互联网结构是扁平化的,其充分体现了尊重平等性、个性化的特点。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驱动者、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班级邮箱等网络平台发布课堂教学材料,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准备,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和心得;在课堂上,教师仅需点评学生学习成果,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再次布置深化学习的任务;在课后,学生除了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主动学习外,还能运用微博、微信等订阅功能和网络搜索引擎,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转变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为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尽可能通过搜索网络教学资源和方法主动去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点到名的学生才会主动思考,而“互联网+教学”模式则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成果同台展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在“互联网+”模式下,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更加灵活,能通过相关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反馈和跟进指导,师生互动更加密切。

3创新“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育

“互联网+教育”又被称为教育4.0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型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职业发展,是中职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创新教学理念。“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和教育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更不是以互联网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是以互联网精神为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改造和提升传统教育模式而产生的新的教育形态。如何更快、更稳地迈入教育4.0时代,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转变理念,既不要把互联网当成万能钥匙,简单地以为通过运用一些互联网技术就能快速地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水平,也不能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般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以真正的互联网精神来办教育是无法打造出教育4.0时代的。政府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特别要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中职英语教育的有关扶持政策。学校要把互联网当作革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来重视和运用,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中职英语教育体系,包括互联网教学平台、专门的互联网教学教材、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师培养等,不能把互联网当成漂亮的“包装纸”,在各种示范校等考评时就用用,平时就丢开不管维持老样子。社会各界也要适应新技术发展带来的观念冲击,转变对互联网只是一般交互工具的认识,真正体认到“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给予学校、教师、学生探索实践“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最大的包容。

(2)要创新教学模式。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改革最明显的就是教学模式的變革。从中职英语教学可选择的网络平台看,有网站、QQ、微信、APP等多种方式。从中职英语教学的网络模式来看,主要是翻转课堂,即以微课和幕课为基础的多元教学模式。微课是把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或者环节制作成小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中实现教学共享的模式,主要包括微资源与微视频两方面。如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英语》第一册Unit 5 Food,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好几段关于餐厅点餐的小视频,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给学生,并布置相关思考题,如请学生找茬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较轻松地学习和探究其中的知识。幕课(在线开放课程,MOOCS)是针对微课只能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其直接将教师“带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和教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微课和幕课各有优势,微课指向明确,短小精悍,资源多样,有利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幕课系统性强,知识含量充分,讲解到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中职英语到底采用何种网络平台、何种教学模式,要根据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比如在互联网工具选择方面,针对不愿意看书背单词的学生就用“百词斩”(一款背单词软件)来背,口语不好不流利的就用“趣配音”APP来练习,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英语闯关游戏、自主学习软件等。让互联网走进课堂,实施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关键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等、互联互通的优势,增强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交流,学生之间有比较、借鉴,教师有跟踪指导,学生通过广泛涉猎网络资源,开阔眼界、深化认识,还能对教师的指导提出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要创新教学管理。“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师生关系。一是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教育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互联网确实具有资源丰富、利用便捷、互动顺畅等优点,但互联网上也充斥着色情、迷信、暴力等有害信息,如不加以规范和提醒,中职学生很可能从不爱学英语这一极端走向以英语学习为由沉迷网络游戏、沉迷色情暴力的另一极端。为此必须建立起由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监管和学生自律的互联网学习制度,有技术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在学生的移动终端安装相关软件或采取其它技术手段,防止学生过于沉迷网络,消除安全隐患。对具体的学习平台,比如英语学习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教师应当明确班长或其他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管理员协助管理;要对学习平台立几条规矩,比如只限于发布学习作业、体会等,不能发布无关信息等。二是要加强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在构建“互联网+”的中职英语教育模式时,既要重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要重视本身的资源库建设,只有找到适合学生的网络平台、网络资源才能实施有效的“互联网+”教育。同时,要加强教学数据的积累和运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情况,为改进“互联网+”教育模式提供实证依据。三是要培养适应“互联网+”的教师队伍。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各地地中职学校和教师普遍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主要是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如使用PPT、视频教学等,但这与“互联网+教育”仍有一定距离。中职英语教师侧重于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对通过互联网各种工具进行常态化的教学、自主研发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视频、编撰适合“互联网+”状态的教材、开展“互联网+英语教学”的研究等方面能力还比较薄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业务能力培养,把“互联网+”理论和技术纳入教师有关培训中,与教师职称制度、绩效考核等挂钩,推动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惠源.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旬刊,2017(1).

[2] 吴美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英语创新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3] 曹云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4(12).

[4] 王玉云.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2(2).

[5] 徐静.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新尝试[J].才智,2015(3).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