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大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设计研究
2017-08-31谢应东林丽纯林曼佳沈伟玲
谢应东 林丽纯 林曼佳 沈伟玲
摘 要 随着学分制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对人才全方位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的学生公寓管理需要推陈出新,寻求一套不同于传统单线模式的新机制、新方法。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在借鉴中外高校公寓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构建出以社区为平台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为我国高校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公寓工作社区化模式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分制 学生公寓 协同社区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长期以来,行政班级和团支部是我国高校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单位,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现象日益突出,这导致高校行政班级和团支部的功能呈现弱化趋势。行政班级作用减弱和学生集体意识淡化使得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改革趋势促使一种学生管理模式——以学生社区为平台的学生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因此,抓住大学生公寓作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年轻人聚居的社区这一本质特征,用社区的理念来设计学生工作的全新模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改革的整体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在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构建“以學生为中心”的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管理,锻炼工作能力,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本文以创新的理念探求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全新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 对开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分制下高校公寓现状
为了对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现状有更为具体确切的把握,我们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进行深入的研究。该高校学生公寓主要由物业公司进行实际管理,学校后勤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并设有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进行学生自治管理。该校从2015年秋季开始实行学分制,2013、2014级为学年制,目前两种学制共存,由于存在两种学制的对比,可以较好分析学分制改革之下学生公寓在管理方面新的特点和挑战。在2016年12月10日到12月15日期间,我们在其13栋学生公寓楼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取部分宿舍发放问卷,每栋30份,共派发问卷390份,剔除27份无效问卷,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为95.53%,其中2013、2014级85份,2015级143份,2016级135份。通过问卷分析和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学分制改革之下学生公寓在学生组织管理、学生工作重点、思想文化教育平台性作用等方面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学生公寓将在学生组织管理上发挥新的结构性作用
学分制下行政班级作用的弱化,“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现象日益突出,原本“学院—级委—班委—个体”严密的组织沟通链条被打散,班委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传达个体信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实质上“级委—班委—个体”之间就需要有一个新的层级——宿舍,来进一步传达和反馈个体信息。原本的简单的线性信息链条也将借助于现代网络通信工具构成网状链条,“宿舍”将充当“级委—班委—个体”三者之间的润滑剂,成为思政教育,学术发展和学生素质拓展的新阵地。
2.2学生公寓在学生工作上重点性作用将进一步突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学分制下不同专业学生混住成为学生公寓管理的新常态。混住有效地促进了宿舍内学生个体之间地交叉学习,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不同专业课业要求上存在差异,原本宿舍内趋同的作息时间因为不同的上课时间被差异化,而这种差异增加宿舍发生摩擦的概率,使宿舍矛盾多发的问题不断加剧。
如何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宿舍关系良性发展,宿舍成员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将成为学生工作上的新重点。然而,现有的学生公寓管理比较侧重于学生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生活和学习相对分离,学校、学院以及辅导员难以把握学生在公寓内思想状况,现有的公寓管理机制并不能满足学分制改革之下学生工作相对加强的态势。
2.3学生公寓将更一步发挥在思想文化与情感交流的平台性作用
行政班级的松散,“同班不同学”使学生个体人际交往宽度不断扩大地同时,人际交往的深度也随之下降。由于接触的人较多且更多地局限于课堂与小组作业之间,同班同学之间交往程度并不深,某些情感交流需求更加集中于宿舍,对宿舍更加有“家”的情感期待。宿舍成员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一定程度上被更快地缩小,这为学生公寓内个体文化交流以及党政思想教育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公寓将会以一种新的角色发挥传播思想、交流文化地平台性作用,成为校园和谐与文化建设的新推手。
3现有文献综述
在公寓社区化管理实践中,中外国家部分或全部高校均已实现社区化管理。西方国家高校的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上设立,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多采用住宿制和机构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社区软硬件齐全,组织机构完善,社区内高度学生自治。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学生缺乏专业指导、过度放纵自由,社区文化断层等弊端。中国部分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实行书院制模式,打破专业界限,实行“混住”制度,实现教育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统一,并实行导师入住公寓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但在书院制模式下,学生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参与度不高,并且由于信息传递方式大幅度沿用传统信息传递模式,学生之间,学生与行政部门以及党政部门间的交流依然未能有进步性改变,学生社区管理组织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未能有效协调。
至今学者们就高校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方面做了众多的探索和研究。魏伟(2004)提议借鉴普通现代社区管理模式来设计高校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并通过党团组织来开展学生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黄德亮(2010)提倡实行“三元化”(即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学生管理中心和学生自治委会)管理模式,三元各司其职,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物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阮梦君(2011)提出“四位一体”(即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校学生处、公寓管理中心和学院)管理模式,强调发挥学生在公寓社区工作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乔海祥(2016)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即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管理模式,强调要凸显公寓的教育职能和多样化服务。现有的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社区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学生宿舍管理的束缚,强调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但仍然只是单一的直线式传统模式,并且尚未提出一个完整科学的学生公寓社区工作运行模式。
通过调查研究和对已有文献及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社区化管理依然割裂了学生生活和学生学业发展的关系,并且,社区内的学生与行政人员、导师的交流效率低下,信息传递方式过于单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学生公寓社区化,发挥学生在公寓社区工作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公寓社区的管理水平。
4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构建
现有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是采用直线型管理(如图 1所示),信息传递为单线传递。学校职能部门的信息通过“学院-级委-班委”三级机构或组织才能传达到学生个体。学生如果需要寻求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只能通过这样的途径进行反向的申请。甚至,院校两级的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组织活动,传递信息也必须通过“学院-级委-班委”三级组织才能够到达学生个体,这样的管理模式层级较多,效率低下,学习和生活相对分离,辅导员老师难以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学生工作在公寓社区内较难得到切实开展,学生也难以主动参与到工作社区的管理之中,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满足学分制下学生公寓社区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需求,也无法发挥出学分制改革学生公寓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平台优势。
新的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要加强学生工作在学生公寓内的力度,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学校、学院以及辅导员老师对公寓内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的时效性。因此,如何精简信息传递的环节就成了学生公寓管理改革的重点。其次,提高学校学生事务处理的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侧面加强学生工作在学生公寓社区内的力度,也成了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与此同时,如何发挥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的职能,彰显学生公寓在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平台优势也是学生公寓社区新管理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在学生公寓社区搭建新的组织架构,提高辅导员、学院以及学校职能部门在学生公寓社区内的参与力度,在有限的空间内组织各方进行多元协作,从而实现组织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促进学生思想建设、学生工作管理、学生能力发展三位一体协同运行,我们把这一种在原来直线制公寓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称为“多方协同职能型社区管理模式”(简称“协同社区模式”)。
区别于学年制的“直线”学生管理,协同社区模式(如图 2所示)通过在学生公寓社区范围内建立学生自助服务大厅,让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在学生公寓内直接落地运转,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通过学生自助服务大厅对学生直接提供,并在重大事况上结合原来的信息链条传递,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建立学生公寓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内主持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对外对接学院、学校两级学生组织,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建设,促进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而学生个体将直接对接来自学院层面的信息,辅导员、学院乃至学校能够直接深入学生公寓社区之中,全面加强学生公寓内的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三者并非单独运行,而是在公寓社区内实现信息循环,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学生工作管理、学生能力发展三位一体化提高。
4.1协同社区模式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在协同社区模式下,学生工作将改变传统的“直线”模式,通过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社区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彻底改变以往依靠级委、班委单线沟通的状况。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控,更好地解决学生宿舍内同学之间的摩擦,防范校园极端事件的产生,实现学生公寓的思想建设职能。
同时,通过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与两级学生组织的对接,把丰富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引入学生公寓社区,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学分制下学生公寓更具凝聚力,同学对学生公寓具有更高的“情感性”要求,借助学生公寓社区这个平台,尝试改变以往通过学院行政班级组织文化活动的方式,在学分制改革为公寓文化建设搭建的基础上,尝试着以宿舍楼层为单位组织活动,既能有效解决行政班级作用弱化的问题,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公寓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能。
4.2协同社区模式学生工作管理的强化
在协同社区中,学生自助服务大厅作为一个学生与学校职能部门的链接平台。一方面,学生将会在该平台获取学校职能部门发布的第一手信息,诸如教务处发布的学生选课信息指导、勤工助学中心发布的勤工招聘信息、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招聘会公告等;另一方面,学校职能部门也将在学生自助服务大厅直接办理各种服务,诸如教务处在此为学生提供成绩单打印、后勤处接受学生对食堂的反馈建议等。学校职能部门将直接参与学生公寓社区的运转,与其紧密相连,缩短学生个体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距离,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应对学分制改革之下学生公寓管理带来的新要求。
高校学生公寓社区不单单是由学生构成的单一社区,而是学生、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多方协同的一个结合。通過一套完整科学的社区模式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配合一套合理规范、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效地提高学校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公寓学生工作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学校、学生、物业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整合公寓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学生工作模式。
4.3协同社区模式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协同社区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该模式职能的发挥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将发挥主导性作用。学生自助服务中心和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的主要运行者都将由学生担任。一方面,既解决了学校教职工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学生管理学生,由学生服务学生”更能够紧紧地依靠学生群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公寓社区中并非只有学生和老师两个简单的校园主体,而是一个包括食堂,超市,物业在内的众多参与者的复合社区,在各种事务的锤炼下,学生全方位能力将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协同社区模式既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管理到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自觉接受教育;也让学校各职能部门能够有效进入学生群体之中高效地提供服务,改变着传统的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模式。
據此,对比两种模式,我们发现协同社区模式改变了学生个体在学生公寓社区中的角色和地位,公寓的参与主体,沟通效率和组织层级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往比较注重功能导向的社区模式开始注重情感上的需求。具体如表 1所示。
表1:直线型社区模式与协同社区模式对比表
5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对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大学生公寓社区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多方协同职能型社区管理模式,推进大学生公寓社区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加强学生自治为重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寓社区管理模式。
(一)我们针对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建立一种多方协同职能型社区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有助于解决学分制背景下由于行政班级作用减弱和学生集体意识淡化导致的学生公寓社区工作弱化的问题,有助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学生、物业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整合公寓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让学校各职能部门能够深入学生群体之中高效提供服务。
(二)该模式的实现需要高校各部门、管理服务者和学生的通力合作,高校管理者要转变关于学生公寓社区工作模式的传统观念,重视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的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让公寓社区学生工作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来提高学校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设计进行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方协同职能型社区工作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自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自觉接受教育与管理;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推进大学生公寓社区工作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本文只在广州市的一所高校进行调查,选择的调查对象有限,未来需要扩大调查对象,以增加论文结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朱光钛.高校公寓社区学生工作探析[N].集美大学学报.第9卷 第2期.2008.
[2] 朱艳芙.关于高校公寓科学化管理的几点分析[ 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8):62 -64.
[3] 魏伟.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社区模式概念设计[N].扬州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2004(12)
[4] 王福鑫.宋代书院与休闲[J].贵州社会科学,2006,(4):144-146.
[5] 陈旭东.大学生公寓建设现状及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 .高校后勤研究, 2005, (3)25 -28.
[6] 王景龙.“三位一体”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学论坛,2011,(10)
[7] 阮梦君.基于社区化管理的高校学生公寓建设[J].教育艺术,2012(2)
[8] 黄德亮.山东普通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山东三所高校为个案[J].山东师范大学,2010
[9] 乔海祥.构建三位一体公寓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