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7-08-31王少军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学形式的丰富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如何落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而且是学生发展需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問题,如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所以制定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首先,朗读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语文学科,不少初中生都不是很感兴趣,究其缘由,教学拘泥于固有模式,缺乏活泼性,忽视朗读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文章相对较长,需要了解的内涵更深,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朗读困难,加之应试教育身深入人心,有些教师与学生过于看重考试分数,认为不计入考试成绩的朗读不重要,所以朗读教学逐渐被忽视。
其次,朗读品质有待加强。就部分公开课来说,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不敢大胆发声,且难以完整的朗读完美文,这无疑影响了文章美感,同时也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朗读办法。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在此时期他们变得更加腼腆含蓄,不愿在师生面前朗读,从而影响了朗读品质。
最后,朗读存在局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问教学占据了学生读书时间,教师很少范读,即便进行朗读练习也是匆匆带过,只是过渡环节;且教师常会让尖子生进行朗读,大多数学生都是听众,这种教学现状难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朗读教学实效。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1.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要想改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首先教师要加大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认识到朗读教学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提升朗读教学实效性。具体来说:第一,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且有情感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朗读是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第二,纵观朗读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打破朗读教学的尴尬局面,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朗读教学,就当前形式而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不少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习过程有所忽视,加之朗读不在中考范畴内,所以不少教师自然就忽视了朗读教学,认为朗读教学没有实质意义。可见,转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了朗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作中心,引导学生学习,而并非盲目讲授,给予学生自主朗读的权利与机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而言,朗读是集体性活动,而并非少数学生的专属表演,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当众朗读,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朗读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堂教学应以师生互动为主旋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的角色,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现状,在备课时,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课文具体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时间,鼓励学生开口,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且朗读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通过朗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领悟美感,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3.有效结合朗读与讲解,创建适宜的朗读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与讲解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若将讲解理解为要求学生深入文中进行详细分析,那么朗读则要引领学生走出文中,加以综合;若将讲解理解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那么朗读则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感受。所以,加强朗读与讲解的有效结合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创建适宜的朗读教学情境,将自己感受、体会到的情感分享给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课文情感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师生产生共鸣,为学生朗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文中角色进行互换,促进自己和文中人物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文中人物情感,体会文章韵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忽视,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朗读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科学策略,从而保障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凌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18)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
[3]王晓岱.落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4)
作者简介:
王少军(1977—),中学一级教师,湖北监利人,湖北省监利县江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