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专业教育的路径

2017-08-31孙乃树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实验班大师动画

孙乃树

四年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德稻教育集团合作,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园内联合创办了德稻实验班,实验班引进了世界创意设计领域的一流大师,先后开设了11个艺术和设计专业的本科实验班,这11个实验班由这些国际大师直接主持教学,在国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四年过去了,最早创办的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已经毕业,在我们观看这些莘莘学子的毕业创作、检验和收获实验班教学成果的时候,我们对艺术教育方法和路径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得出了些许启示。

一、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仍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德稻实验班创意动画专业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创作让人联想到了四年前这一届学生第一学期的作品展。应德稻实验班创意动画专业的领衔大师——来自加拿大的罗宾京教授(Robin King)的邀请,我欣然参加了他们的学期作业汇报,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做两段3D动画:第一段是一个男孩走路,大概走十几步路,要求像真人一样,摆动手臂,迈起脚步;第二段是一个球从桌上滚下来,掉在地上后继续向前滚动,滚到墙角,撞到墙上,然后又滚回来。

想着这两个作业再看今天这些学生的毕业作品,像模像样的完整的动画短片——《舞台》《我们》《收获》《灵》,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起点和终点吗?观众和家长会感叹学生在大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所达到的专业水准,而我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到从始至终的过程中。

无需怀疑大师班的教学成果,但要追问这样的成果是怎样教出来的。

从事艺术专业的教学,我们总是关注学生的天分,认为“孺子可教”方可成才,常常把着眼点放在“孺子”上,而忽视了“教”的价值,当然这里并不简单地否认天分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看罗宾京大师的教学成果——“男孩走路”的作业何其简单!四年前的我们不无疑虑,这样简单的教学能成就大师吗?

现在来看,我非常赞赏罗宾京大师给学生布置的这个作业:在电脑上用3D做一个男孩走十几步路的動画,男孩的形象由老师直接给出,学生只要做出人物走动的姿势,手的摆动、抬腿、晃动脑袋,至于在电脑上如何让手摆起来,老师会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怎么做,我们看到的20多名学生的20多个习作,尽管有的做得更生动些,有的稍觉板滞些,但都是像模像样的动画,人物在画面上活起来了。罗宾京没有因为是大师班的第一次作业展示,需要让大家看实验班的高水平而回避这一次最基础的作业,他大胆地直接展示实验班的教学状态。

我们可以在这个作业中看到,罗宾京的教育遵循着一条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循序渐进。年轻人喜爱动画,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讲,考入动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零起点。第一学期的第一个作业准确地把握住了第一步,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且直接地走进动画,它用实践教给学生动画的原理;它让学生建立了学习动画的信心——“动画并不难,我也会做”;它让学生建立起对动画的兴趣,我们可以想象每一个学生是如何兴奋地向家人和朋友展示他的第一件作品:“你们看我画的人真的能动起来!”我要感叹动画实验班用一个作业解决了专业导入的三个要点:原理、信心和兴趣。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的课太简单而轻易放弃,但恰恰在这里错过了专业导入的最佳途径,也许这就是大师教育的奥妙之处和神来之笔。

我们仔细地评估过德稻实验班的每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大师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这个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对这样的人才有怎样的要求,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又需要拥有怎样的素质。这些要素都会在实验班的培养方案中表达清楚;同时,用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完成每一项具体的目标,由浅入深地实施教学。看今天动画实验班的毕业创作的成熟程度,我们可以毫不怀疑这个班的教学计划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它的优秀教学成果显然是其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的实践和实现。

今天的教育仅凭学生的兴趣,或者仅凭学生对将来就业的规划显然都是偏狭的。在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艺术教育占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传统艺术教育的理解,要求每一个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都酷爱艺术似乎已经不可能,他们中更多的人可能不是成为献身艺术的独立艺术家,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因此,艺术教育要依靠的是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认知的重要性远超过兴趣,由浅入深,由理解到爱好,循序渐进,而不只是简单地依赖学生自发的爱好,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爱好对成功的作用。

很多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乃至艺术家都认为现在艺术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基础太差,是无法教好的。我常常反思,新入学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而如果毕业时他们对这个专业仍然没有入门,那么这个责任由谁承担呢?罗宾京的动画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从零开始,由简入繁是何等重要的教育原则!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动画班的第一次作业的要求高一点,要求学生在做走动动作的动画之前先自行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其结果可能就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老师首先关注的可能就是形象设计的好坏,而忽略了动画基本原理教学的目标,而学生往往就会因为设计不好一个任务而失去对动画的理解和信心。我们目前的艺术专业教学往往会赋予每门课过多的任务,甚至期望将整个专业或学科的要点在一门课上讲完。比如,我们的每一门艺术或设计课程都会要求创作,都把创意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这就混淆了各种不同课程的特征、性质和任务,其结果不是让学生觉得课程重复而失去兴趣,就是让学生觉得目标太高学不会而失去信心。其弊大焉!其实每一门课要教的东西不易过多过难,每一门课要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逐渐加深逐渐提高,才是教育的门径。虽然艺术离不开感性,有较多的不可捉摸性,较多地依赖人的感悟,但艺术教育仍然有其渐进的规律和门道。文艺复兴开始建构的学院派的教学逻辑和教学结构表明,绘画是可教授的,绘画教育是有逻辑的。今天的艺术教育已与传统的学院派的写实绘画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已经大大地扩展,那么建构适应现代艺术教育的逻辑结构,研究和探索循序渐进的路径是当下重要的艺术教育的大道。

二、完整的质量控制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形成于15世纪文艺复兴对写实绘画的探索实践。1598年,意大利的卡拉奇兄弟在波伦亚创立了第一所美术学院,该学院创立了以古代大师的作品为教学范本的学院派教学体系,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学院派确立了一整套培养艺术人才的模式。写实绘画的教学以人体为基本对象,建构了“几何石膏体—石膏人像—透视—人物肖像—人体解剖—人体写生—构图—创作”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和体系,艺术人才的培养有了基本的保证。为从没有基础的艺术爱好者到成为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台阶。

19世纪的大工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变革,也催生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德国包豪斯的一大批艺术家建立了适应大工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以现代审美为基础,以工业设计为标准的人才结构。

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又一次冲击了传统的美术教育,以信息为主的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发展则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包豪斯的以三大构成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尚未成熟,以创意为主的教学要求已成为西方艺术专业教育的主要潮流。

三种艺术教育观念交叉、混合、冲撞的当下,艺术教育出现了观念混杂的景象,这种状态也在我国美术教育界充分地展现出来。纯粹写实的美术教育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可以说并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而迅速变幻、发展、突变的当代艺术和设计已使艺术教育转向培养创新能力、注重观念变化的方向,但是其教育体系和方法尚未形成可被效仿的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艺术教育的状态可以说是交融混杂、无所适从、莫衷一是,在艺术教育学科我们遭遇到的理念冲突是其他学科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也许交融混杂、无所适从、莫衷一是是大变革时代的特征,或者根本就是后现代解构多元的时代特征,然而在一个微观的教育环境里,比如一所学校、一个学院,乃至一个系、一个专业,如何确立自己的理念,如何明确自己专业的目标、方向和特色,乃至建构起实现教育目标的结构,则是我们呈现智慧、实现责任的基本要求。在罗宾京大师的创意动画实验班的教学中,德稻实验班的11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是观念明确、思路清晰的。

当这种结构建立起来之后,如何保证其忠实地实现则是另一种教育的智慧和能力。罗宾京大师每一个学期都认真做的一件大事是,把本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十几位老师集中起来,让每一位任课老师阐述他对自己担任的这门课的理解、他上这门课的安排和打算,然后罗宾京会非常仔细地与每位老师讨论,交代这门课的目标和任务、内容和要求、作业和练习。我又要感叹大师的这一举措,要知道这是他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极为有效的措施。现代的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大工程,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绝不是我们做了一个好的培养计划就能实现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此丰富繁杂,现代的专业人才面对的社会也不是一、两门知识可以应对的。那么,无论哪位大师也无法把今天的一个专业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全部承担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艺术专业教学不能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实施,为什么艺术专业教育不能采用单一的工作坊制的教学,为什么不能过分强调专业化教学的原因。实现现代教学任务的必须是一群人、一個大的集群,而对领衔的教授来说,他就是这个集群的指挥者和掌舵人,他的任务就是把控这个系统的运行。如何把握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教学大纲、从师资队伍的组成到教学过程、从每一次作业和练习到每一门考核的实施,是能否实现合格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

动画这个专业是技术,是“术”,大师罗宾京却是在用教育的这个“道”在教授动画这个“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他没有大谈教学论、课程论,没有大张旗鼓地张扬所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他的教学却遵循着教育的规律和逻辑,细微地把控着教学的每一个进程和细节。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四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大师的“大”并不在于他们如何高屋建瓴地确立观念,也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哪些神秘和高超的新技术,而是他们如何重视而严格地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实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今天实验班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创作所达到的水准是现实可靠的,是可以仿效和复制的,只要有这样的定力、自信和恒心。

三、前沿的国际视野是艺术人才培养的深厚基奠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被称为大师实验班,不仅因为它是由国际创意领域的著名大师级人物主持,更因为它引入了世界最先进的科技,以及最前沿的思想和观念。

由英国著名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主持的交互媒体艺术专业就不是一个传授技术和技能的实验班,而是一个传授思想和观念的实验班。刚创办时,罗伊·阿斯科特将这个班命名为“科智艺术”,但因为这个定位离我们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太远,而且学生和家长也不易理解“科智”的内涵,担心影响招生,故改名为今天这个比较中性、却不十分准确完整的“交互媒体艺术”。

罗伊·阿斯科特已80岁高龄,是国际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和重要理论家,他是英国媒体艺术的先锋,至今活跃在媒体艺术创作领域,2016年还被提名为“开创性当代艺术、科学和理论的先驱”。他不仅是艺术家,还是资深的教育家——他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教授,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媒体艺术博士研究联盟的主席。

罗伊·阿斯科特涉足的领域极为广泛,他创造性地将控制论、远程通信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媒体艺术。他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总是探索未知的东西,他认为,艺术家很好地扮演了自由人的角色,在社会中发挥象征的功能,文化可以调节并塑造社会。他说,艺术家总是“赌上一切去寻找不熟悉、不可预知的事物。艺术家智力上的大胆只与他创造的形态中最重要的独创性相符。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艺术家有绝对的权利与自由去塑造与创建他的世界”。他最关注的领域是控制论、网络通信、生物技术,而“交互”则是他毕生研究的重心。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意识到网络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他说:“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为星球式交际和创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而其他交际手段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让你离开了躯体,将思想直接融入永恒的海洋。”当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众多想法汇聚到一起,被放置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通过个性迥异的个体连在一起时,“网络就催生了各种想象的交织融合,即‘联想,具有最丰富的内涵。”他在三四十年前就预言:“当整个地球受到全球范围通信技术的介入,世界秩序将发生巨大变化。”

罗伊的思想是未来学的,他的交互媒体艺术实验班也是培养面向未来的艺术家的,“伟大的艺术家用我们的意志来塑造和改变世界,也提出了这个时代的特殊愿望。我们信仰的象征是什么?我们也许会发现它指的是一种实际能力,包括自我适应能力、细致的沟通能力、大胆的调查能力,以及在生物与环境层面上制定最复杂计划的能力。”这可以看作他培养学生的目标。

这个班的学生学的东西似乎是“没有用的”,他们和孩子一样经常在做着莫名其妙的游戏,但他们学的是“道”,学的是思想,学的是关于未来的思想方法,他们那些做着的作业也许就是关于未来的设想。学生们并没有为将来的出路着急,并没有像我们今天大多数学生那样想着明天的职业,寻找着明天赚更多钱的途径,但他们之中或许会出现一个引领未来世界的思想家。

罗伊的“道”的传授和教学不是纯粹的哲学思辨,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亦不是老子和庄子的冥想;不是对未来世界无根无源的幻想,也不是永无着落的创作和构思。你总会觉得他的教学中有传统、有过去、有规范,但却不是按我们的逻辑排列;你总觉得他的教学中有科学、有技术、有实践,但总不是那么原原本本、有头有尾;你总觉得他的教学中有创意、有幻想、有憧憬,但也不是天马行空、无边无际。这个班开班初始,罗伊曾邀我为他聘一位国内艺术理论的教师讲授《艺术范式》的课程,他有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要求,就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要用线性艺术史的方法。在国内大学老师中讲艺术史的教师有许多,但讲非线性艺术史的则很难寻觅。

我总觉得罗伊的交互媒体艺术班的教学有点超现实主义,它好像是写实的,但却是非逻辑的,它总是把许多没有关联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碰撞、交互、连接、拓展,任由知识和创想蔓延。它是在孕育着新生命,它是在培育着新生代的人类。这些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后现代的,是新生代90后、00后们的逻辑和思维。罗伊是德稻诸多大师中最年长的,但不得不说他的哲学是最前沿的,他的教学也是最前沿和先锋的,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亦或是教学理念。

我们国内的艺术专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始终在探索和追随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潮头,一波又一波、一潮又一潮,中国最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也有小部分的实验和尝试,但是大多数则处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我们一直在苦苦追索最新最前沿的藝术专业教育的模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的交互媒体艺术专业就是这样的一个实验样板。我们跟踪过这个班的学期作业展示,参与过他们的每一期作业交流活动,他们的作业对大多数观众来说,甚至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都是费解的。未来相对于当下总是不真实的、不可定义的,但我们应该坚信未来在我们自由自在的想象中,罗伊说“未来即现在”,未来就在我们现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今天能想到的未来就能做到。看交互媒体艺术这个班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年轻学子的朝气蓬勃的表演和充满自信的作品,你就能体会到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浏览这个班的课程,它的理念的前沿性就会显现出来。理论类课程包括:科智导论(Technoetic Introduction)、控制论(Cybernetics)、比较范式(Comparative Paradigms)、基于东西方未来发展的中国国学(Sinology in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实践分析类课程包括:叙述(Narrative)、湿媒体(Moist Media)、赛博认知觉(Cyberception)、工具/软件/系统(Tools/ Software/ Systems)。综合类课程有批判性整合(Critical Integration)。社会应用类课程有行为/身份/环境(Behavior/ Identity/ Environment)。个人发展类课程有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

可能是语言和翻译的原因,这些课程的组合有些难解,但却有着哲学般的深奥与明晰,它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大、更高的期待。

80多岁的罗伊·阿斯科特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温润平和的外表下有着激情的理想,他的团队都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却有着和他一样的睿智和激情,他们都有着关于未来的最美好的憧憬,有着对将来世界的最充分的认知和信心。

在当今世界,这是一种多么真诚的童心——最伟大而神秘的未来之思却和人类最原始的初心联系在一起,最精致而最复杂的技术却和最传统最规范的教育规律结合在一起——德稻大师班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它是落实在扎扎实实的日常教学中的认真的实践。

编辑 许方舟

猜你喜欢

实验班大师动画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对话大师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