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赏识教育

2017-08-31文捷周慧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赏识教育对策

文捷 周慧恒

摘 要 赏识教育具有坚实的学理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赏识教育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浅析,针对赏识教育常用的实践策略,分析其存在的误区并研究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小学教育 方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认知的发展,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就要选择一种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和平等合作的可行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赏识教育就是利用学生的获得认同感,以唤醒斗志,激发潜能。教育者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 并给以充分肯定, 以实现有效激励。故对教师而言,应正确理解并使用赏识教育以助孩子成长成材。

1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是指教育者认识并赏识学生, 使学生增强自信并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当代赏识教育的代表周弘认为用“赏识教育法”教育出来的孩子,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马斯洛认为生长需要(认知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是绝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 但一个人越是能满足生长需要, 越是有更强的动机去学习。如果学生生理和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他们会将主要精力关注于被家庭、学校和社会群体接受上以实现自我。

赏识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延伸发展,其“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和现代教育理念深度契合,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由当代教育学者方明、朱小曼及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老师致力研究和普及推广。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孩子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而赏识会促进他们积极上进。当下,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与赏识教育严重背离的教育方法和行为,甚至是歧视行为。例如,2011年10 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问题学生发放绿领巾,媒体称为“绿领巾”事件。与其他学生的紅领巾形成鲜明的对比,“绿领巾”不仅严重地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可能因此而使一颗希望之星陨落。因此,推广赏识教育不仅是着眼未来教育的长久之计,也同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尊重个性的基础上, 给予学生关爱、肯定, 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体系。例如: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 他们就会有学习的愿望。

3赏识教育的实践策略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策略。一,对于优秀的学生应全身心的欣赏学生,让其切实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他(她)是最棒的,并强化这种赏识,引导和促进学生不断奋进,使之成为学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产生自觉的学习愿望。 二,对于中游的学生要善于把握教学契机, 适时适度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预期和目标定位,关注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心灵。三,对于后进生试着多给学生一份宽容, 少一分训斥;多一分关爱, 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赏识, 少一分打击;多一分期待, 少一分歧视并且长期坚持, 不轻言放弃, 以充分而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学生敏感而丰富的心灵。总之赏识教育正是以爱为核心, 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缺爱,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缺乏正确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方法,赏识教育就是教会父母如何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4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如果不管学生正确与否,家长和教师都不分原则地予以“赏识”,其结果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大大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初衷。赏识教育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夸奖、表扬, 赏识教育的实施受制于多种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之上。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时,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赏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深入了解赏识教育。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另一方面应构建家校联动、共同合作的赏识教育模式。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需要家长、老师多沟通,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孩子们“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让学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实施要注意因材施教,客观评价,突出评价的针对性。赏识教育在实践中应坚持“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激励、提醒”的原则,让学生切实悦纳自我,培养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

总之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卓琳.幼儿赏识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53-54.

[2] 吴立军.浅析小学生赏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6(3):135-136.

[3] 纪晓旭.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9-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赏识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