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新型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建设
2017-08-31何序哲
何序哲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纳入创新国家建设发展战略,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而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尤为重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带来新问题、形成了新挑战,加快推进辽宁省新型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型劳动关系 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8-0-01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201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劳动关系治理指明了方向。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纳入创新国家建设发展战略,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要实现全面振兴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推进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双创”背景下,我省劳动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多样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劳动者和新型创业组织的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意义
1.研究现状
1.1就“双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看,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以来,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热词”加以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各地区“双创”的顶层设计、营造“双创”氛围、“双创”人才培养、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的研讨。就实践而言,我省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强调通过发展专业空间众创、鼓励网络平台众创、培育企业内部众创,释放我省创业创业新能量。
1.2就劳动关系协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看,上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就提出,政府管理社会的三大目标应是就业水平、劳资关系、经济收益分配。西方各国政府一直把协调好劳动关系作为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方面的重要任务。十六大以来,我国理论界更多关注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工会作用、公民共权益保障、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手段以及法律保障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作为职工大省,早在2011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意见》,它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与劳动关系发展的交叉研究看,目前理论界关注不够。“双创”背景下,对完善劳动关系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的研究鲜见。据报道,2014年涉及互联网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我省学界对于当前风起云涌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业态,对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大学生创业和人才派遣等新的创业就业形式带来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及相关协调机制的研究明显滞后。
2.意义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把创新作为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尤为重要。目前,我省劳动关系呈现总体协调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但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调处难度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认真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劳动关系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加快推进新型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建设,保护创业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对于激发调动全省的创新激情,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双创”新型劳动关系产生的历史方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推动企业营销模式和管理组织方式变革,使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无界的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实现个人化创造和社会化生产高度统一。
在“双创”产业新模式背景下,使传统劳动关系调整面临新情况,新兴业态下劳动关系的认定、对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关系调整面临的诸多新问题。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劳动关系呈现新特点和新问题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新特点
大众創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小微企业、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所形成的网络创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具有门槛较低、跨界融合、结构重塑、自由开放等特征。由于所有制、管理、运行和用工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劳动关系呈现新特点:一是在经营模式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经营模式,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之间劳动关系更加复杂。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双创”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方式与传统企业和业态存在较大差异,劳动关系呈现新情况。三是在不同用工方式,既有直接用工又有劳务派遣用工,既有全日制用工又有非全日制用工,既有长期用工又有临时用工,不同用工方式的劳动者在企业的实际地位及其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别。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劳动关系呈现的新问题
第一,企业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风险加大。主要体现在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资产重组、不当签订履行竞业限制协议、关联公司之间混同用工等方面。第二,企业规模小,处于事业初创阶段,日常用工管理行为随意,劳动保障不健全。第三,企业调整转型频繁,企业转岗、裁员情况普遍,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劳资关系不稳定。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刚起步,针对性的法规、制度尚未建立,缺乏明确的法律监管,一旦出现纠纷,难以及时有效保护职工合法权益。endprint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劳动关系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第一,部分劳动标准难以适应我省“众创”发展,劳动标准缺乏弹性,对“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等劳动保护执行力度不足。第二,三方协调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还没有建立常规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处理能力不足,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缺乏新兴业态下行业性集体协商,同时由于规模小、转型快、用工灵活使工会组建难度大。第三,相对于我省“众创”的迅猛发展,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民主管理体系,非法律调整的机制仍显薄弱。
四、新型劳动关系调整复杂性的归因分析
1.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叠加影响下,“众创”企业劳动关系始终处于快速动态变化过程中。
2.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不仅更加关注法定权益的实现,而且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强烈,权利诉求和利益诉求同时出现。
3.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计划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培育新动能的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劳动关系调解与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关联,增加了劳动关系矛盾的处理难度。
五、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型劳动关系治理的体系建设
1.深刻认识建立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新条件下劳动者根本权益的保障,是促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基础,是促进我省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源泉。
2.建立务实、高效、稳定“双创”新型劳动关系调整的工作推进体系。第一,建立常设领导机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人社厅。第二、形成长效协调机制和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议事制度,办公室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散办公。
3.制定“双创”新型劳动标准体系。针对我省“双创”新型劳动关系,颁布地方性法规解决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劳动标准适用问题,最大程度将各类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纳入劳动保护范围,同时解决“双创”微型企业的差异化适用问题。
4.形成“双创”新型劳动关系的工程支撑体系。依据我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形成市场准入、社会保障、行业自律、公共服务、人员流动、网络安全、气氛营造等系统工程体系,引导“双创”新型劳动关系健康和谐发展。
5.構建“双创”新型劳动关系集体协商制度和利益争议调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建立三方机制的实体机构,明确利益争议的调处程序。
6.加强“双创”新型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体系。推进我省“双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实施网络化管理,使调解仲裁的过程更加阳光、透明,案件质量管理更加高效、实时。发挥监察、调解仲裁机构得咨询指导功能,预防争议和违法案件的发生。
7.引导“双创”企业内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完善劳动关系双方沟通议事、职工不满申述处理机制,推动劳动关系双方沟通合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