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2017-08-31王蕾
王蕾
2016年9月,历时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部分包含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趣味十足的识字教学?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概述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且不说课标其他要求,单就识字方面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儿童来说,真可谓是“步履沉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难于上青天”!对于教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的高效性也是“小语届”亘古不变的话题与难题。
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只有依据低年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能以“趣”导学、以“趣”促学,学生才能凭“趣”想学、以“趣”自学,“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高效性之王道。哪些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变得有趣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课前激趣之“预习趣味卡”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提升预习“趣味性”,让学生能“爱”上预习,主动预习?“趣味预习卡”也许能为您揭开这层面纱。
低年级学生爱玩,喜爱新鲜、有创意的东西。据此,我们备课组设计出趣味十足的预习卡,让学生在课前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新知识就“自动”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课中促趣之“字理识字法”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让每个生字植根于班级学生的脑海可谓是语文课追求的“终极目标”。有无一些“便捷工具”,可让儿童在语文课堂上尽快通往识字彼岸,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2016年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倡导“字理识字”,在对新课标培训期间,笔者也查阅了字理识字的资料,在对“字理识字”了解中,笔者明白原来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歷史渊源”,让笔者对中国汉字更加热爱。
教学中,笔者有意将字理知识融入识字教学中,比如教学人教版第20课《咕咚》一课“鹿”字时,可先出示,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接着先后出示 ,最后出现,学生们一边笑,一边欢快地读出“鹿”字读音。看着他们的笑脸,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觉特别温暖。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字特点,不定期将字理知识融进课堂教学,可PPT展示,亦可在黑板上手绘,这样会提升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课尾悟趣之“自编小儿歌”
正常来说,历经课前预习生字、课中字理法识字两个步骤,班级学生应该对本课所学生字已经掌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能找到相应的字理知识。而且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大都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生字学习起来较为分散,学生记忆生字易“断片”。那么,这类篇幅较长文章的识字教学中难点该如何化解?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这类生字在文中相对分散的文章,课堂中接近尾声时可利用“自编小儿歌”把文中较为分散的生字集中起来。“自编小儿歌”要把本课所学生字都编策在内,且每句字数不宜过多,句尾尽量做到押韵,读起来能朗朗上口为宜。
实践证明,这样的“小儿歌”,不仅让分散的生字再次整体复现,从而让学生对于所学生字进行有效巩固。而且这类儿歌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特点,儿童喜闻乐见,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建构也大有裨益。
课后固趣之“玩转生字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对于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看出,距离新知识的学习8至9小时后,新授知识在大脑中的储量只剩下35.8%左右。
所以,小学低年段儿童放学回到家后,对于白天所学生字进行再次复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让枯燥的识字学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儿童能主动进行这一活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让儿童与家长一起“玩转生字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后,鼓励儿童在家自己制作形式多样的“生字卡”,与父母一起制定“玩转生字卡”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就能把白天所学生字进行再次复习巩固,让儿童把生字变“暂时记忆”为“完全记忆”。
其实,低年段儿童识字量大,识字方法也不尽其然。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教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断进行思考与实践,力求让识字教学“趣味十足”,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使儿童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