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发展

2017-08-31高文刚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粮食经营企业

文/师 逸 高文刚

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发展

文/师 逸 高文刚

2016年,国家取消了在东北地区连续实施8年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粮食购销活动实现了市场化,玉米生产者、粮食加工企业、粮食购销企业等粮食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随着政策的调整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是多元性的,目前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玉米生产者,而作为以玉米政策性收购为主营业务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这次政策调整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面临新的抉择。

国家玉米收储政策取消后,严重依赖玉米政策性收购生存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面向市场,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2004年才完成改制,改制后又一直依靠政策性收储生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中经营模式中形成的保守思想还没有彻底摆脱,封闭的计划性运营模式封闭了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思维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者仍存在过去粮库主任的思维,自身尚未从“官本位”、“要我干”的思想桎梏中挣脱出来,看摊保本,固守其地,没有真正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缺乏现代经营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观念,利用现代管理技术的效率不高。二是面对新的市场经营形势,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在企业运营中只吃政策饭,管粮而不管经营。而且,对于新的市场经营渠道,一筹莫展,不愿、不敢、不会面对市场竞争,没有随市场环境的改变而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不主动去面对现状,改变现状。三是面对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形势的变化,部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还留恋于往日的政策扶持,回味计划经济时期粮食企业的辉煌,对于参与市场竞争从上到下感到不适应,从思想上不想接受、不愿接受现实,从而不思考如何面对现状、改变现状。陈旧的思想意识,厚重的恋旧感,形成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的思想痼疾,因而在思想上影响和困扰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缺乏发展的最原始动力。

此外,虽然2004年基本上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但企业改革不彻底,许多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仍然沿用过去粮库主任负责制,没有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制度,没有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问题,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用人和分配机制上仍是传统的行政模式和大锅饭框架,绩效考核及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推行。专业的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比例过低,学习信息技术、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体制机制的落后不仅仅使企业缺乏凝聚力,更主要的是无法积极适应,面对市场,无法有效的参与市场积极竞争。众多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模式单一,链条单一,品种单一,没有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手段,缺乏创新服务的意识、手段和能力。

面对严竣的形势,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作出抉择。

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对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解决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壮大粮食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粮食流通市场化必然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绝不是旁观者,也是多元粮食市场主体中的重要一员,要树立市场观念,积极参与粮食市场竞争。一是要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彻底转变观念,紧跟新形势,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现象、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要放低身价,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变靠“政策吃饭”为“挣钱吃饭”;变“向上级伸手、要政策扶持”为“向市场伸手、奋发图强”,坚决从“吃安稳饭”靠政策补贴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二是要树立市场经济新思想和现代企业发展观,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政策趋向,从国情、粮情、地情出发,结合国际市场的变化,确立正确的经营思路。三是要在经营上突出抓信息、抓粮源、抓市场、抓服务、抓项目、活经营、增效益。进一步增强信息、商机、市场、竞争、风险意识,建立快速高效的市场反应机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掌握市场经营的主动权。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创新销售手段,利用总经销、网上交易、竞价拍卖、期货贸易等多种新型商流业态,拓宽销售渠道;增强资本经营意识,盘活资产经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空间。

(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根据现代企业改革的程序和办法,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形成,实现由传统粮食企业向现代粮食企业转变,破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改革,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发展能力。二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借鉴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和经营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把企业经营发展的好坏和其自身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积极探索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工资怪圈;建立和完善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并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考核制。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双挂钩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使收入能高能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行财务公开,增加管理透明度,维护职工知情权,让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三)突出多种经营,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国有粮食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的讲话中,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抢占收购市场,掌握粮源,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培育好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树立品牌形象,彻底改变“收原粮、储原粮、卖原粮”的旧模式,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相结合的集团化经营路子,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产品、唱响知名品牌,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形成优势,以此带动粮食产业的发展。二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稳定粮源,建立“农业化产品、工业化管理、服务业的标准”,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积极构建订单粮食经营体系。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和经营,逐步形成“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在开展订单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两代一换”业务,使粮食主渠道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三是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把“触角”伸向全国的粮食主销区,积极拓宽市场渠道,既要稳定老客户,又要寻找新客户,既要在本地有自己的市场销售圈,又要与沿海主销区建立长期的稳定供销关系,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四是立足区域特色,开展粮食加工。粮油加工是提高粮油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打破企业只经营原粮的格局,立足粮食资源丰富、品质优异等优势,向粮油加工领域延伸,依托五常大米、方正大米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大力开发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强化企业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加强核算和成本管控,开源节流,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服务手段和运行层次等方面推进改革。一是要强化制度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减少管理层级,实行工资效益联动,强化业绩考核,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是要大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科学验水、烘干、保管等设备,提高收购效率,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三是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放心,卖粮满意,赚钱高兴。

(五)提高职工素质,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竞争。要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竞争力,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尤其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一是重点加强企业领导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具有实干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规则和法律的人才,优化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着力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战略开拓能力和优势竞争力。二是组建一支强而有力的信息队伍和销售队伍,主动走出去,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准确掌握市场行情,为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经营措施上,建立营销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搞活购销经营。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粮食购销专业、粮食储藏、电子商务和物流、科技等粮食事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粮食经营企业
珍惜粮食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企业
企业
企业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