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问题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2017-08-30李开新
李开新
摘要:城乡二元化的背景催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为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催生出了更多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对其语言沟通能力障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小学语文;应对策略
前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语言是最为核心的工具,可以用于交流信息,也可以进行情感的表达。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其能够学会倾听和交流,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儿童阶段的语言沟通能力关系着其未来的成长,也关系着心理性格的塑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未成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一、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相应的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的未满16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群体。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虽然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大大减少,但是到2016年,这个数量依然超过了900万。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成绩差、性格存在缺陷、行为出现偏差以及安全缺乏保障等,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心理问题,语言沟通能力障碍是该问题的直观体现[1]。
二、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可以说是传统家庭关系与经济发展相互冲突的产物,而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及其巨大,加上年龄小、自理能力不足,在生活、教育、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著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特殊性,如性格内向、逆反心理报复心理明显等。在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一般都会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容易形成隔代教育,正面教育欠缺,相互之间很少互动式的沟通和交流,加上祖辈本身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觉悟都相对较低,在面对孩子时采用的多是溺爱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小错持放任态度,甚至拘泥于自身临时监护人的身份,在管教孩子时存在着许多的顾虑,认为“孩子虽然有错,但是不至于打骂,等他父母回来再好好管教”,在这样的思想下,很容易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任性妄为的心理和性格。另外,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缺乏语言以及情感方面的沟通,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最终导致语言沟通能力障碍[2]。结合相应的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之无序: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成长环境,在其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祖辈本身的思想认识和经历并不允许其与孩子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交流,甚至很难在睡前为留守儿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导致孩子的生活毫无逻辑和色彩,也影响了其语言组织能力,导致在说话时缺乏条理性,使得难以理解。
2.言之无物: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能够交流的内容仅限于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如今天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等,日复一日的重复会引发留守儿童的厌烦心理,使得其在与其他伙伴的交流中缺乏有趣的话题,言之无物。
3.沉默寡言: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加上语言表达技巧不足,留守儿童经常会出于维护自身自尊心的角度,在与他人相互的过程中保持沉默不发一言,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3]。
4.欲言又止: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对于自身的情况有着一定的认知,因此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是自信心的不足会导致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到纠结和犹豫,一方面想要将自身的观念和认知传递给他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出错会招人嘲讽,在这样的前后矛盾的观点影响下,留守儿童在语言沟通中可能会出现欲言又止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形成胆小、内向等影响语言沟通能力的情况。
三、小学语文教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对策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得其能够具备基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合理的语文教学对于提升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意义重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4]。
1.构建开放课堂
应该构建起轻松、有趣、开放的语文课堂,鼓励留守儿童积极的向他人展示自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关爱,很容易出现自卑或者自闭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轻松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好的进行语言沟通。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端正自身的态度,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输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必须做好留守儿童的引导工作,培养其对于学习的兴趣。
2.构建互动课堂
通过建立互动交流课堂的方式,可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相比较普通孩子更加的敏感和脆弱,需要通过良好的课堂交流互动,由教师对孩子的交流进行引导,发现错误不能横加指责,而是应该以启发性教育和鼓励性教育为主。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的灌输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输的重视,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可想而言。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由于隔代教育的存在,思维方式原本就略显呆板,如果单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原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自身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通过激励提问以及协商、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使得其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进行交流互动,逐步消除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与教师之间的隔阂。
3.构建情感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或者一些课外阅读及材料,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以此为基础,激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文章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或粗犷或细腻、或者激昂或舒缓的情感,使得留守儿童在品位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将情感融入到语言中,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5]。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其逐步消除沟通障碍,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美琦.对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5,(11):213.
[2]周家玉.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2-13.
[3]罗娟.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确实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205.
[4]张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5.
[5]吴旺来.浅谈对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282.
(作者单位:广西靖西市龙临镇龙显小学 533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