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历史教学中开拓性思维的培养

2017-08-30赵秀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摘要: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历史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历史教学中应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开拓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开拓性思维;高中历史;南北榜案

什么是开拓性思维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一般认为:“开拓思维是极具活力的带有挑战特征的原创性思维,是兼具理论开拓性和实践导向性的思维形式。它贵在创造,贵在超越,不简单重复,不轻易模仿,不拘泥于现有成果,一旦呈现出来就带有极强的爆发力和震撼力,使人感觉到焕然一新” 。

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历史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开拓性思维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执着地追求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科目作为文科生高考的重要科目,也是实现完成中学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笔者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是至关重的。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考题目侧重于考察学生主导形式依然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三新试题为主。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共同特点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包括图片材料、图表材料、文字材料等形式。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导向非常突出,新课程高考考查的是课程知识,不是课本知识,而是拓展出去,难度随之增加。在新课程背景下,课本虽然是师生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则凸显了培养开拓性思维的重要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获取知识,创造就有了根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过去教师总是把嚼好的东西喂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依赖习惯,思维的局限性很强。学生长期处于依赖状态就无法进行开拓性的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其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明初的南北榜案为例,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以及如何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明初南北榜案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历史上考试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一桩奇事,一则丑事。南北榜案最终没有录取一个南方人,可谓是一桩彻底的冤案,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下高考中的“分区划线”,就是它的余绪。

说它大,是因为一次北方落第举子的骚乱,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南北方人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搞定;说它奇,是因为此科出现了两榜,初榜公布的52人全是南方人,而次榜61人则是清一色的北方人;说它丑,是因为朱元璋再次施展残酷手段,借机铲除反对势力,制造了二十余名考官被凌迟处死的血腥惨案。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明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在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明初统治者的这些措施,旨在加强皇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

大多数学生对于上述历史事件一无所知,但对于其中所包含的高考考点却很熟悉,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才是关键,也体现了开拓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南北榜案提炼成一道题目,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仿照高考的题型,笔者自拟了如下题目,仅供参考:

选择题: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劉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明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材料“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无论是招录南方还是北方人,都是由朱元璋决定的,体现了皇权凌驾于官僚体制之上,故B项正确,A项是表象;C项说法正确,南宋以来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南方,到明代,中国学风南盛北衰的局面已成定局,形成了以江、浙、赣为主体的长江下游学风密集区,尤以苏州人才密度最大,但这不是材料中问题的实质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

笔者将该题目在所教的班中做了提问,很多的学生选择了C项或者D项。本题所牵扯到的知识点,至少包括以下是三个方面:第一,科举制的发展,明代在科举制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但该题未涉及科举制是否僵化腐败;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C,选项的表述没有问题,但不是实质所在。

如果本题作为一道材料题来回答的话,所涉及的知识点会更多,更加注意对开拓性思维的考察。试举以下几个例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明朝科举制的特点,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明代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3.明朝初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强化君权。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在讲解改题目之前,要先对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第一个点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明朝建国后,朱元璋沿袭唐宋科举考试制度,但更加严密和死板。明朝科举条例规定:三年一试,每次考试分三场;考试员生的答卷,其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即后世所称的“八股文”。第二点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和带来的影响。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北方经过长期战争破坏,生产水平、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低于南方。考卷都是密封的,而且考官也并不知道考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刘三吾等人只是凭考卷文字水平去决定,尽管所取的都是南方人,但并不存在南北之见。朱元璋故意将一榜及第的都取为北人,是从政治出发,从大一统国家的前体出发,而并不时从考卷的优劣处罚的。第三点是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包括废除了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把科举制变成了加强思想专制和控制知识分子思想的工具 。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其中的某一点,直接影响了考试的分数。endprint

训练是提高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却必须靠平时的训练逐步形成,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视角转化法,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视角转化法就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变换设问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应作相应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能从多方位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2、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多历史知识内容决定历史教学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因为历史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贴近历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感知、理解历史的人和事,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发散空间。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中必须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善于运用史料、图画、投影、幻灯等创设情境问题外,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使之化为学生创新的动力,这对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设计智能型练习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现行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题量不够饱和,题型变化小,题的难易度不平衡,偏离重点知识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了发散思维训练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书后练习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知识重点,设计一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智能型练习题。既能检测学生是否学透了本课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让学生自我命题。组织学生自我命题是发挥学生创新才能的有效方法。这时的学生思维是独立、发散的,既可以发挥学生主体又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列举、填表等题型的练习题,让他们互相交换着做,互相进行评价。无形之中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努力创新。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大胆尝试,才富有创新精神;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保权《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桂海论丛》2004年第4期)。

[2]文中部分资料借鉴自人民版和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一。

作者简介:赵秀立(1990.04——),四川宜宾人,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四川省江安中学校,中学历史一级教师。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中学校 644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试论高中历史教育的构建模式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