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塑造“核”情“核”理
2017-08-30袁科军
袁科军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当着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主要提出了品德塑造“核”情“核”理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2014年4月,“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教育事业的舞台上,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核心素养是指纵观人的一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一个包含着知识、能力、道德、态度、感情以及价值观的综合体,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思想品德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价值取向、法治精神、道德意识、理性精神,合作参与等。
如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发炽热,在思想品德课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一现状和要求,本文主要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促进学科融合、整合知识体系
为了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更加充实,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力,教师要加强学科融合,通过其他学科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融合,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例如,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教师在教授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可以与音乐、语文、历史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进行整合。这一课的导入,笔者让学生欣赏了《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的MV, 这首歌曲采用民谣的形式,在音乐电视里融入了北京很多地标景观,还展示北京乃至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用音乐欣赏的方式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还展示语文课堂中学过的成语小故事,请学生概括这些小故事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着,笔者还让学生回顾了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关于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推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回顾。通过思想品德课与这些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二、巧设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不能一味的强行灌输,而应通过巧设课堂,使这些核心素养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例如九年级《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这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政治权利必须依法行使并引导学生理智爱国,笔者从深圳保钓游行中砸防暴车者的一段受采访视频入手,请学生讨论该保钓者的行为是否正确?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学生认识到参与保钓既是公民积极行使政治权利,也是积极履行政治义务的表现,但是保钓者砸车的行为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是一种不理智的爱国行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样的课堂中促进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同样,在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该只顾向学生单纯地灌输基本的知识和考试技巧,也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死板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其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随着课改的深入,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优秀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到教学任务中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九年级的《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单元,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超市、火车站、游乐场等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小组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责任的内涵以及感受到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核心素养。
三、回归学生生活,设置有效作业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就是帶有一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形式多样的有效作业设计,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现实生活既是学生们学习的素材来源,又是学生们检验真理的具体渠道。作业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是检验真理的渠道之一,有效的作业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理论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九年级的《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课前作业:记录一个月中自己在不同场合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收集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模范人物的事迹,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
课后作业:观察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对他们的行为中所体现的责任进行分析; 让学生对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历的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了从他人向自我的内化。该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作业的创设多种多样,只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课堂内容关联,有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注重身为示范,强化教师担当
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注重身为示范,强化自身的担当,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学生道德培养上,仅仅依靠课堂的知识讲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表率作用。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及其价值观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止动作、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为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学校要求学生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精神饱满,不左顾右盼,不交头接耳。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身的强化,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积极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不断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在学校中、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以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品质的培养,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
[2]唐林海.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18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31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