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全方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7-08-30王斌
王斌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时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的最后以及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从遴选、考察、培养、输送一直到后期的培养监督和提高都要有一套严格的体制建设。当前党中央对于党员的素质和数量都提出了新的控制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速度要相对放缓,党员素质要有绝对的保证。
目前高校的党员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党员的选拔制度不健全,評选机制不科学,没有系统严格的评价机制。其次,党员的培养过程不够连续,党支部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作风。再次,党员培养转接过程存在衔接鸿沟。最后,党员的后期提高与监督管理依然存在放纵、散养甚至无人管理的状态。针对以上四点,本文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
1 科学化遴选考核制度,严把入党第一关
第一,高校的党团组织应该通力合作,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梯队。对于有积极意向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在经过为其半年的培养考察的过程中,逐步遴选出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积极进取的先进分子。对于其他后进的同学,要加大培养力度,找出其缺点与不足,力争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在思想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组织力量、信仰力量以及纪律规范。
第二,明确思想进步过程,丰富教育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大规模的组织学生集体参观革命圣地还不具备条件。然而这并不是放松党建教育的借口。对于遴选考核积极分子而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应该明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在后备力量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明确遴选条件,量化评选指标。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明确了党的宗旨后,遴选后备党员的指标应有以下几点。
(1)端正的入党动机。很多同学在入党的过程中受功利主义影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现实利益为诉求,进而要求加入党组织。此外,还有的同学在申请入党过程过程中,出现跟风态度,产生羊群效应。在党团衔接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的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入党动机。
(2)考察学习态度并重于学习成绩。毛泽东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是每一个党员同志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应该更加重视学习态度,才能在后续的党员培养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宽。
(3)消除年级差异,进步不分年龄。韩愈在《师说》中曾经说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遴选的过程中应本着德才兼备,优者先进的原则。
(4)建立评分考核指标体系,杜绝主观臆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经过党员提议,党组织审议,然后在经过群众评议,反复讨论后最终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2 建立严格的学习培养制度,明确培养目标
党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党团衔接培养的问题,可以将大部分的任务分配到高校团组织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分散党组织的培养压力,也有利于形成阶梯式的培养模式,使得党员的教育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一,深化党团衔接教育内容,使得党员深刻了解党的历史与使命。党团衔接教育作为承接大学新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过度阶段,更有效的途径是党小组的内部学习,以及党小组之间的讨论。使得每一位党员都对于党的历史有着的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深刻体会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含义。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全面升级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了解和理解我党的历史与使命的同时,能够深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升级为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学习党最先进理论成果。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断的总结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不仅仅要在党小组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学院不同的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扩大到学院之间,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不同的高校之间组织讨论学习周,在更大范围的同志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势。
第四,做好转接培养工作,避免资源浪费。大学生的党员素质是自身的人身特质,而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和培养组织却是随着未来人口的流动而不断变化。为了解决转接培养所带来的问题,作为校党委必须要有同一的培养计划,使得在学校内部的党员培养齐头并进,避免出现参差不齐的培养进度。
3 强化实践考核,做到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任何的理论最终都要服务于社会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的检验还要放在实践环节加以检验。大学作为相对开放的环境而言,给予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第一,深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宗旨是政党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在社会上、学校里有着无数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实践、去锻炼。深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变成一句响亮的口号,而要踏踏实实的去做,真正的使党员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深刻实践群众路线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大学生党员一定要在入党的最初阶段就行成良好的习惯——经常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可以深入到校园周边的基层农村,既丰富了自己的基层经验同时也会让每一位党员真真正正的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
第三,始终向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齐。先进的知识文化绝大多数都要有大学生来继承,先进的生产力也有待于他们去创造,大学生党员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
4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长效培养体系
高校忽略对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和管理,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作为已经加入党组织的正式共产党员,要继续考察其思想的变动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的思想作风,扼杀不良苗头于萌芽之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第一,思想回报的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思想汇报是党组织衡量每一位党员思想作风的一把尺子,质的要求是前提,量的要求是基础。入党后更要重视思想汇报的质与量,才不會出现入党后放松培养,党员素质出现下滑的情况。
第二,定期进行组织谈话。谈话的主方向可以是围绕党员提交的思想汇报进行相关的探讨,考察党员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自己的思想汇报中的理论动态,防止在文字方面的弄虚作假。还要组织党员之间的评议谈话,符合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积极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在相互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的提高自己。
第三,建立实名网络平台。在信息时代,党员的培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加强对于每一位党员的考核培养,使得党员考核与培养的形式多样化、便利化。不仅仅作为大学生党员的学习交流平台,是大学生党员向党组织反映基层情况的平台,也建立了一张巨大的群众监督网络。
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党组织以及社会发展的中国要力量之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的重要。所以,这一只党员队伍的建设必然要依托于其先进的知识水平而有所创新。面对当今党员队伍建设呈现出的新情况与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四点意见。希望在今后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党建理论的同时,也为高校党建做出实践性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九零一页
[2]《中国共产党党章》
[3]高校学生党员监督机制的构建 ———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调查;李 基,张内昆,万孟群,孙金德;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8期
[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08.18
[5]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林克显、黄腾华、李小稳;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1期
[6]高校党建九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刘川生;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2月
[7]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考与实践;丛振涛,宋旭升,;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增1期
[8]论高校学生党建生态工作机制建设的路径;闫祥林;江苏高教;2009年第四期
[9]论高校党建的战略意义和建设取向;吴海燕;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9月
[10]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茅炜;江苏高教;201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