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大学生法律身份及劳动权益保护研究
2017-08-30汪杜宇
汪杜宇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大学生实习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实习就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延续,而新型实习发展和进步使得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实习期间法律身份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实习权益保障需要理论研究对实践发展予以支撑。
关键词:实习权益;劳动者;大学生
1 大学生实习权益概述
(一)何为大学生实习?
在实习中,大学生可以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和实务经验,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其积累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早日步入社会工作中具有很大帮助,是学校理论学习和实务对接的重要途径。因此,实习在大学生学习和工作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教学、就业、带薪实习是实习的种类
社会情况的变化使得实习种类跟随着发生了变化,其变得日趋多样化和丰富,发展出就业实习和带薪实习两种形式。带薪实习是一种教学计划之外的由学生自己进行的实习活动,用人单位在学生提供了一定劳动之后对其提供一定的报酬;就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毕业前以在本用人单位就业为目的,在符合该单位用人条件的前提下,提前参与其生产实践的活动,在此期间,大学生的地位相当于企业员工。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实习涉及的法律问题
1.实习期间大学生法律身份认定不统一
由于当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未对什么是劳动者做出法律上的明确定义,而在实习期间,大学生又确实存在多种身份:一方面,大学生尚未毕业,对于学校而言他们仍然是在校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事实上已经开始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务,但是其劳动者身份的认定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对于什么是劳动者这一问题的立法缺失为我国当前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维护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解决劳动者身份认定标准的问题。
2.实习期间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对人身损害赔偿作出规定的有《工商保险条例》《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其中《工商保险条例》对有关人身赔偿的规定是特殊规定,其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依法确定身份的劳动者,由此带来问题,大学生在实习阶段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究竟应该适用哪一部法律?这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实习最低工资标准如何适用?
根据我國目前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用人单位需采用小时制最低工资,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或月制最低工资,适用于全日制工资形式。而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既不能适用前一种也不能适用后一种工资形式,如何保障大学生最低工作保障权益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2 实习大学生法律身份认定
在已经发生的诸多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纠纷中,针对实习大学生是否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这一议题,已经有多种观点论述。有人认为,在校学生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已经是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虽然仍然在高校的管理之下,但是他们仍然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其学生身份的认定并不能妨碍其享有劳动权、成为劳动者。
笔者认为,以在校实习生学生身份来排斥其劳动者身份没有法律依据,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劳动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国家事实上不仅没有限制学生准入社会工作,反而对在劳动期间参加学习的现象予以鼓励,由此可以见,劳动者身份和学生身份并行不悖。
此外,从学生参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这一角度来看,在校生和用人单位正式员工一起工作,实际参与单位各项工作活动,而法律是一种调整人的行为而非身份的社会规范,在校生学生的身份并不能阻碍其作为劳动者成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只是可能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工作经历浅的原因不能胜任一部分正式员工可以胜任的工作,但是这也不能成为阻却其成为劳动者的理由。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符合了劳动者身份的本质要求,依法应当被认定为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人身损害赔偿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享有劳动者待遇。
3 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
(一)立法完善,健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体系
1.“劳动者”范畴再界定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定义的方式是从“用人单位”入手,凡是与适格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是劳动者,否则不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界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之路,因此,应当借鉴其他法律主体术语的界定方式,采用开放式的、实质性的标准,将在校实习大学生纳入劳动者范畴。
2.扩大《工商保险条例》覆盖范围
通过解释和再修订的方法,扩大工商主体适用范围至在校实习大学生,工伤保险对象的扩大,既是保护大学生实习权益的必要,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3.建立在校实习大学生薪资体系
除了教学实习之外的两种实习均为有偿实习,尽管这两种实习并不适用于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但是这不代表用人单位可以一味的压低在校实习大学生的工资薪酬。一方面,大学生实习前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约定相关条款,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应建立大学生实习最低工资制度,在制度层面保护大学生实习权益。
(二)加强司法保护和救济
立法之外,司法保护和救济的作用对保护在校大学生实习权益十分重要,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建立专门的实习侵权保护机制,引入实习争议仲裁制度,也将实习争议诉讼纳入实习权益保护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朱琳.大学生实习期间法律身份研究——兼谈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1.3
[2]王鲁.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3
[3]陈雪培.大学生实习权的法律救济[D].广西大学.2015.6
[4]徐芳,胡丽云.论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律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