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授课中的运用
2017-08-30孟念珩王传习
孟念珩+王传习
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普遍对文本缺乏深度阅读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隔膜和疏离相当严重,通过课程改革发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采取互动式分组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效果明显。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是阐述当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当代文化就必然对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在当前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中,纯文学阅读越来越走向边缘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文本阅读能力弱化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组通过试行互动式分组教学,通过学生身份的改变,由被动到主动去阅读文本,这样认识和体会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赋予文学经典阅读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所谓中国当代文学互动式分组教学,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组将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学生每个班级都分成四到五个小组,选择一些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布置給每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做课件、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将做好的课件由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述。学生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的过程中对经典作一个全面的认识,发觉文学经典自身的深度、广度,重新发现经典新的阐释空间。由于教学主体的变换,学生要传授知识,就必须对文本进行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内涵。在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后,这种教学对中国当代文学文本阅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互动式分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过去学生习惯于听老师一人讲,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现在要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主体构建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文学经典作品由于我们之前阐述的原因而呈现出弱化的现象,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基本上来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由于课时的有限,对文本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历史内涵不能够深切体会,现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探讨和总结,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都必须要去学习,必须要对文本进行深度的阅读,才能达到他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探索者。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视为教与学合二为一,通过互动式分组教学,让学生自己做主,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善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首先,互动式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文本深度阅读的深度。许多经典作品由于历史原因,大多篇幅较长,特别是小说基本以长篇为主,所以不可能在课堂上做整体讲述,而学生由于阅读文本的弱化,一般不深入阅读文本。而通过互动式分组教学,学生必须要对文学作品作全面阅读,深入了解作品和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如作者的生平与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学习和阅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如杨沫的《青春之歌》,如果不深入阅读文本,就无法直观感受林道静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挣扎求索,也无法深切感受她的内心世界的执着与成长。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了上好一堂课,学生就必须要深入细致的学习才能理解,这已经不是单纯接受而是在主动去收集。通过同学们齐心协力的收集材料,为了达到统一的效果,小组成员都会去阅读文本,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激发了阅读文本的兴趣。
其次,互动式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文本阅读的广度。再比如知青文学作家作品众多,为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深入了解作品和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如作者的生平与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互动式分组教学,由于大家的加入,不同的思想发生碰撞,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的阐释对经典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再如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寻根小说思潮,常常会出现一些和当下学生接触不多的词语,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阐述清楚,学生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而延伸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把握,在这基础上,通过与所读文本相关的作家其它文本的比较,探究某些难解的概念。如先锋小说代表作家马原小说中出现“元小说”这个概念,学生除了阅读作品选中的《虚构》这部作品外还需要从其他作品中,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说明的篇目来加以证明,如文本中的亦真亦假的“马原”,那么涉及的其他作品就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等等,在他的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使得小说呈现出即非虛构亦非写实的状态。为了证明“马原”这人物真的是穿插在其他的文本当中,就必须要对其他的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之后才能理解。而有些文本的阅读还涉及了跨学科的学习,如有些作家的作品涉及的历史文化丰富,古往今来;有的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内容。学生如果想上好这门课,那么就需要对中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仅仅是一个学生来做这个工作,显然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是从分组的角度,由于团队的协作,分工细化,对资料的收集就显得较为轻松。通过小组成员从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文本,既能拓宽小组成员的视野、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培养小组成员的创新思维培养文学的感受力、审美能力、评析能力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在取得授课的成功之后,小组成员通过分享、探讨和总结,互相促进,通过积极参与、互相感应、共同促进,激发了学习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掌握了一定的文本知识后,自信心也得到提高,更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在这样的前提下,文本深度阅读有利于促进互动分组教学的开展。实践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互动式分组教学提高了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相信,随着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对文本阅读的重视,文本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而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必然加强学生互动式分组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在课程考核方面也积极体现互动式教学的成果。每位同学都有相应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彰显过程性教学的成果。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反映较好,可以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应该是一门彰显中文魅力的专业课程,但在市场商品大潮冲击下,遇到了一些困惑,我们需要探索,寻求走出困境的途径。狄更斯在《圣诞颂歌》里写道:“无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广度。”如果还是采用旧的片面注重教师的“教”,夸大外力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可能把艺术和审美的两极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无法培养出有能力的创新性人才。随着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对文本阅读的重视,学生文本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而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必然加强学生互动式分组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