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史“三结合”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2017-08-30王亦秋
摘要:“三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育改革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能够及时的发现在地方史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给予良好的解决,本文针对地方史“三结合”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三结合;地方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设置地方史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刻含义,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构建“三结合”的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展现地方史教学课程的内涵,同时也能够促进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促进地域经济文化的建设。
1 地方史教学的重要性
1.1 提升对地方史的认知
通过地方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以及地区的发展历程等相关内容,提升学生对地方史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领土区域、中央政权等基本情况[1]。
通过对地方史的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的时期的文化特色、民族类别以及经济状况等等,通过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地方史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一种展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1.2 对“通史”内容的补充
地方史也是对“通史”内容的补充,尤其是对某些地区的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以及人物传记方面记述的不详细的方面能够起到详细的补充说明以及纠正的特点[2]。例如:在通史中关于东北区域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记录的并不多,包括在满族统治者进入关内后,东北区域如何从沃野千里发展到百万人口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区域,从而为推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重要贡献。
1.3 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对很多学生而言,所就读的大学与家乡在同一区域,通过对地方史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家乡内的特有历史资源了解,同时也能够给他们一种贴切和容易亲近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得学生感觉到历史离人们并不遥远,从而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促使下,学生可以到历史古迹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将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从而获取学习资源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历史感的重要保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促进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这是每个人心中最基本的想法,通过对地方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热爱家乡的观念,帮助加深对地方历史资源的深入了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够通过针对家乡中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英雄事迹来进行宣扬,作为自己引以为傲的对象[3]。另外,针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也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热爱家乡与热爱祖国是有着必然的联系,即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本条件,也就是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地方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2 地方史“三结合”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2.1 基础知识与扩展内容相结合
在地方史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思维轮廓,有助于进行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在进行“通史”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地方史的基础概念已经有过相关了解,此时应当针对扩展性内容进行主要讲解,也就是说,扩展性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补充说明,有助于对地方史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例如进行湖南湘潭的地方史讲解时,可以首先针对湘潭的人口、地理情况等方面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针对湘潭的一些有名的地理资源、经济资源等方面进行扩展性的讲解,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对湘潭的认知程度,而且还可以讲解湘潭地区出现的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等名人的事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课外知识范围并加深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2.2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只是通过进行内容讲授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针对地方史课程而言,无法看到真切实在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基础,通过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采用课件展示的方式,将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加入到实际的地方史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师讲授的内容得到最直观的视觉感受。
2.3 课堂教学与实地体验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内容只不過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述出来,能够在思维方面形成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属于人在行为意识中的一种“催化剂”,然而这种催化剂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形成的思维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意识,并得以长时间的牢记,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积极的开展实地体验。例如: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文化博物馆以及著名企业等进行实地体验。在这些实体体验的过程中,当地的指导人员会针对相应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能够再次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针对地方史的内容进行了解,比如在文化博物馆参观时,场馆的解说人员会针对独特的文化物品以及形成的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种地方史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观赏文化博物馆的馆藏,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也能够加深体验感受,促进更好的形成人文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5]。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史“三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分析、思考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以及爱国思想,为更好的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綦中明,陈立军,韩磊.论高等教育中的地方史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48-150.
[2]郝素娟.地方史教学与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0:79-81.
[3]孙业春.“三结合”教育和谐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20.
[4]肖琼.“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2,09:30-32.
[5]李长玉,邸明伟.三结合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5,15:248-249.
作者简介
王亦秋(1978-),女,云南昭通,硕士研究生,讲师,云南地方史及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