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大师学写花

2017-08-30李娟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玉兰幽香夹竹桃

李娟

1 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之一。以教材为抓手,不仅让学生感受大师的语言文字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能,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陈荒煤的《广玉兰》和季羡林的《夾竹桃》,同样是写花,但却各有特色,相对于低年级单纯要求写出花的形、色、香,又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即花的品质。所以,借助这两篇课文,在低年级植物习作要求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研究花的写作。

2 案例片段

过程1:

用词 展现花的香气

师:同学们,作者喜欢广玉兰的幽香,你能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这幽香的句子吗?

生: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

生:那一阵阵幽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

师:《夹竹桃》中作者也写到了夹竹桃的香气,你找到了吗?

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师:你发现这两种花的香气个有什么特点吗?

生:广玉兰是淡淡的幽香,夹竹桃是浓烈的香气。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两种花香的区别呢?

生:“淡淡的”和“浓浓烈烈地”直接就写出了两种花香的区别。

生:“荡漾”一词本来是形容水波在水面上轻轻地起伏散开的样子,广玉兰花的香气就像水波在空气中散开一样,轻轻的,柔柔的,似乎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分辨清楚。

生:“散发”这个词也写出了广玉兰花的香气在空气中飘荡开来的状态。

师:你能想到还有哪些词能够形容这样的幽香呢?

生:飘荡。

生:飘散。

生:弥漫.

……

生:“毫不含糊”这个词是一点也不犹豫,香气很浓,感觉像是主动钻进了鼻子里。

生:我觉得“袭”这个字用的特别贴切,夹竹桃浓烈的香气像海浪一样,扑向我们。

生:是的,好像一点拒绝的机会都不给我们,把我们包围了。

师:当我们想表现一种花的香气很浓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呢?

生:钻。

生:涌。

生:扑。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棒,你们瞧,除了以往学习的修辞手法之外,用准词语,也可以帮助我们写出花香的特点。

【设计意图】两篇课文都写到花的香气,笔墨都不是很多,但就是这寥寥几句话中,最能彰显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所以我设计让学生抓住“荡漾”“散发”“袭”这样的动词,让学生感受不同程度的花的香气,可以通过准确的使用动词来进行展现,训练学生斟词酌句的能力。

过程2:

衬托 彰显花的品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不管是陈荒煤还是季羡林,他们在看一朵花的时候,不仅仅看到花的形色,还关注到了花的内在品质。无论是广玉兰的生命力旺盛还是夹竹桃的韧性,它们都是这种花的内在特质,就像生活中的强者一样。我们在写一种花的时候,也可以关注这种花的品质特征。你知道哪些花的品质特征呢?

生:梅花的顽强。

生: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生:兰花的高洁。

生:仙人掌的适应力强。

……

师:怎样展现这些话的内在品质特征呢?我们不妨学学两位作者。为了表现广玉兰的生命力旺盛和夹竹桃的韧性,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生:作者写了广玉兰叶子四季都不凋零。

生:作者写了夹竹桃的花期很长,从春到秋,别的花都谢了,它却始终开放着。

生:作者还写道“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都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自然。

生:作者还花了一整段在写院子里别的花陆陆续续的开放。

……

师:你们发现了,作者在写这些花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些别的花来进行比较,这就叫做对比衬托。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比直接写更有说服力。

生:别的花到了寒冷季节都死了,有的话只能开一季,而夹竹桃能开好几季,这样一比较,更能突出广玉兰和夹竹桃的生命力强的特点。

……

师;确实,我们想要表现一种花的内在品质,可以通过写其他的花来进行对比衬托,这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最为显著,以后不妨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这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两篇写花的文章相较于低年级的《石榴》一课当中纯粹写花不同,它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花的内在品质特征,并且都在文章中运用了对比衬托这一写作手法,借此机会,让学生体会这种手法在突出广玉兰旺盛生命力和夹竹桃韧性上的作用,因此,我以课文为抓手,并引导学生尝试在今后的写作中关注这一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教学反思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我们通常由食物的外在,联系到事物的内在,由物及人,写一种植物,写一种人,一种品质。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恰恰都是写一种花,相同之中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我紧紧借助这种相同点和差异性,让它们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师生共同跟着大师学写花。

一、闻花香。学生在写花的香气的时候,往往后直接用淡淡的、浓烈的这样很直接的词语去表示,或者使用上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打,有时会忽略,一个动词的准确使用,也可以非常的传神,所以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当场更换词语,达到学以致用。但是,写香气的手法远不止此,《荷塘月色》中还有通感的手法,其实可以放在这里进行一个推荐阅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加积累。

二、现花色。花的颜色是我们在写一种花时必需的内容,而通常的方法就是直接写出颜色,并且运用恰当的比喻,而季羡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将花的色彩和其他的事物进行联想,让花的色彩拆上想象的翅膀,带着读者飞入花的世界。这样的教学指向性很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向单一,容易造成统一性,对于个性写作不利。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写作的需要进行方法的选择。

三、悟花品。高年级的学生在写花的时候应该关注到这种植物内在的一些品质特征,这种特征我们要在习作中将它表现出来,需要有适当的方法。而这两篇文章恰巧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特别是《夹竹桃》这篇课文,尤为显著,因此,让学生自我发现并比较,感受这样写的好处,由此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如果在课堂上能当堂进行练习交流的话,可能会更好。

当然,这两课中还有不少值得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例如《广玉兰》中对不同形态花朵的描写,《夹竹桃》中,作者在月光下对夹竹桃花影的一系列幻想,这些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写进文章中的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而非面面俱到,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发自内心的话语,一切技巧和手法都建立在真情实感之上,要根据自己写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内容和手法的选择,教师的指导只是给你多了一种选择,而非唯一的选择。

猜你喜欢

广玉兰幽香夹竹桃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一缕幽香
风中的广玉兰
幽香的女人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