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17-08-30崔德哲
崔德哲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辨识能力起到培育和引领作用,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任。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将课本的人文性和科学性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科学性 人文性
当前,高中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语文老师也备受教学压力,导致语文教学出现诸多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泛人文性和泛科学性,这对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观念,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科学性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目的。
一、合理开发课本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挑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典型性和权威性,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对课本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深层次挖掘。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本资源,也是很容易被学生接收的一种文本资源,如语文老师能够利用好教材,可以对学生实行较好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探究,体会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同时,老师还要带领学生品析重点词语,进而生情、畅读课文引起情感共鸣进而悟情,通过想象和探究进而升情,这样就能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语文老师只要做好这两个方面,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就能够将“人文性”和“科学性”有效统一整合起来。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课文之中,林冲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他若是无缘无故一下子走上“梁山”,只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较高,没有理由去叛逆,去造反。因此,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细节特点,并且将林冲的心理和行动刻画的很详细,一步步地去揭示林教头的命运,最后引出“官逼民反”这一主题,告诉读者,林冲之所以从一个有着较高社会地位的人走上造反的道路,都是因为那个黑暗的社会所逼迫的。事件发展的步骤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到林冲走上梁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水到渠成,有着科学性的逻辑推理,而且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文学意味浓郁,将“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利用好课外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课文很多都是来源于名著,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课文只是节选自名著中的一部分,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云里雾里,只能观其表面而不知内涵,没有了解名著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在课文的理解上自然就会有所限制]。尤其是在人物描写上,教材中的课文受篇幅限制,描写一个人知识寥寥数语,给人展现的是一种“平面感”,孤立而又单一,而一部完整的名著,从多个层次和多个侧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富有“立体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部分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感到疑惑。由于受阅读量的限制,语文老师仅仅靠口头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明白课文的“科学性”。因此,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名著,只有熟悉了课文中的大背景,才能对节选自名著中的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短短数语,是无法将林黛玉“事事留心、步步在意,不肯多说话多走路,怕被人耻笑”的性格特点突显出来,也无法将王熙凤“刁钻狡猾、阿谀奉承”的形象立体化呈显出来,但是如果学生熟读了《红楼梦》,就对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对她們性格形成的原因有所掌握,理解起文章内容也就简单得多。《失街亭》这篇课文同样也是如此,寥寥数语是无法将马稷足智多谋的形象和司马懿诡诈狡猾的性格特点有效表现出来,学生也无法通过节选的课文感受到文章的“科学性”。
三、将传授和指导有效结合起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要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语文老师要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也就有效落实了语文课程要求的“人文性”。当然,这种指导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进行适当的讲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教学生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就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也就有效落实了“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面,高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课本资源、利用好课外资源等方式,将人文和科学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尹文剑.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J].科教文汇,2016,(12):4-6.
[2]张立新.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J].赤子,2016,(19):3-5.